(一)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西方关于企业融资理论的相关研究较早,研究成果丰富,理论框架完善。其中当属经济学家Modigliani & Miller(1958)共同提出的MM理论最为著名。该理论认为,在不存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理想条件下,资本结构的变化不会使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发生变动;随后该模型在1963年和1976年又经过两次修正,但模型结论一致,都认为企业负债程度越高对企业更有利。28382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MM理论为基石,逐渐有学者开始将信息不对称市场理论运用于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研究,这当中优序融资理论是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考虑交易成本的一种融资理论,其代表人物Myers & Majluf (1984)认为,企业首先会更偏好內源融资的方式来融通资本,而选择外源融资时更倾向借款的方式;而控制权理论是从融资契约的不完全性出发,考虑的是资本结构对公司控制权分配的影响,其代表人物Aghion & Bolton(1992),认为融资方式的差异会影响控制权在股东、债权人之的分配,他们还认为因为约束机制的存在,企业负债的增长更利于企业治理。M.Kouki & H.B Said(2011)在企业融资理论的基础上,以244家法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以样本企业1997-2007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非债务税盾等来调整债务比率,通过成本与收益间的权衡机制决定最优税率。论文网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融资问题的研究较晚,且主要是利用国外完善的融资理论对国内企业适用性进行检验。其中,张昌彩(1998)通过研究国内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中的企业融资问题,发现股权结构的畸形和证券市场的滞后与低效导致了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低效,强调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可以提高债权融资比例,从而优化融资结构;陈锦旗(2006)选取2000-2004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变截距模型考察公司盈利能力、资产结构、资产规模等因素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发现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对融资方式影响显著,并且国内上市企业是更加偏好股权融资的。李叶、闫福(2012)以56家中小科技企业为样本,对其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科技企业在融资结构的财务选择上比较保守,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和商业信用的方式。
(二)融资效率研究
国外学术界中融资效率的研究较少,对这一概念关注度也比较低,更多的是对经济学效率问题的探讨。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融资理论体系以及国内对融资理论适用性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术界对于企业融资效率问题的研究较多。
1.融资效率定义研究
关于效率问题,1896年帕累托首次阐述了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即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案是:如果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提高而保持他人福利水平不变。结合前人研究,萨缪尔森(1992)强调效率是一种收入分配状态,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不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就不可能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这种情况下经济的运行就是达到有效状态的。
在西方经济学效率问题研究的基础上, 我国最早是于1993年,曾康霖教授在对直接和间接融资的研究中指出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关注融资的效率和成本,这里第一次出现了“融资效率”这一概念,但并没有明确界定融资效率。之后,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具体定义了融资效率这一概念,宋文兵(1997)从经济学效率概念出发,正式提出了融资效率的概念,将融资效率分为交易和配置两个方面,具体包括以最低融资成本获取资金资本的能力和使稀缺资本分配给可以最优化生产使用的融资方式的能力。从微观层面出发,王新红(2007)强调企业融资效率属于微观效率,将其定义为包含量与质的体现以及内部制度效率在内的,微观经济主体融入资本来文持正常生产营运的能力以及其最终资本使用所能够达到的效用。 企业融资理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