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存贷款层面的脱媒,唐旭(2006)明确将金融脱媒根据影响范围来进行区分:将存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的可支付存款利率普遍低于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时,银行存款流失转而流向金融市场工具的现象定义为狭义金融脱媒;而广义的含义解释则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从需要货币的角度出发,绕过中间方而自身从资本环境中获取所要资产的一种现象。而对于银行业层面的脱媒,学者冷霜(2007)将其定义为在资本市场的层面上,资金的中间业务等大多数的由其他方式来完成,自然地降低了原本中介机构的作用。当面临整个金融中介的脱媒时,脱媒不仅表现在银行业,证券、基金、保险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媒,而这种活动没有经过金融中介机构的转手。
国内学者李军(2006)还提出,尽管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整体的绩效带来显著的不利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为其提供了一个改革创新的渠道,作为一个推动的力量促进资本市场中的传统机构和新兴机构相互合作、公平竞争从而不断完善各自自身的营业模式,稳定金融市场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卢盼盼,张长全.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3(1).
[2] 曹远征.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与经济发展[J].新金融,2013年11月:10-11.
[3] 胡红业.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1(2).
[4] 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管理,2011(6).
[5] 李瑞雪.金融脱媒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构建[J].现代经济探讨,2015,(02):48-52.
[6] 赵清辉.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探究[J].河北学刊,2015(01).
[7] 徐胜,司登奎.投资者情绪对金融脱媒的阈值协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不同经济周期的数据验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5).
[8] 任碧云,程茁伦.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冲击的动态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3).
[9] 龚明华.互联网金融: 特点、影响与风险防范[J].新金融,2014(2).
[10] 潘功胜.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J].中国金融,2013(1).
[11] 徐洁.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
[12]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3] 刘伟.我国现阶段财政与货币政策反方向组合的成因、特点及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2(4):13-19.
[14] 李辉,王彬彬.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求索,2011(08):47-49.
[15] 成力为,严丹,戴小勇.金融结构对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 20个国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1):108-119.
[16] 郭阳.中国P2P小额贷款发展现状研究[J].上海金融,2012(12):19-25.
[17] 陈刚,郑良林.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探析[J].上海金融,2012(11).
[18] 唐旭.金融脱媒与多层次金融市场[J].新金融,2006.
[19] 宋旺,钟正生.中国金融脱媒度量及国际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10(2).
[20] 李军.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2006(14).
[21] Capelle B,Cluppey S.The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Japan[J].Japan and World Economy,2006(20):40-60. 金融脱媒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