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文献综述研究目前学术界对资本外逃的定义还未获得一致,通俗解释为国内资本非正常向国外流出。宋文兵(1999)认为是国内私人资本非法向国外转移。韩继云(1999)认为资本外逃是国内私人资本因为相应的动机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把资本转移到国外。大部分学者进行研究这个问题时,均把外逃资本与正常进行流动的资本分开。余玲(2008)认为资本外逃是一种跨国流动的经济行为,但是不同于正常的资本外流,其是不合法的资本流出。目前界定资本外流是否正常只能停留在法律层面上进行辩论,而法律规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关于外逃的资本是否和误差与遗漏项目有关,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第一种是直接把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完全当做是非正常国际资本外流,第二种是对我国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形成及波动的原因进行一系列理论研究。郭彦峰、张雪雯(2008)对误差与遗漏项目的数据性质进行了计量检验,最后结论是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非系统性因素,例如实践统计中的数据缺失等等原因,而且得出不能将误差与遗漏项余额波动作为判断存在资本外逃的依据。但是这种检验只是单纯的判断误差项是否服从于随机,并没有寻找外逃额与其的关系。29810
国际理论认为,当误差账户数值为负值时,即余额在借方,意着存在未能统计出的资本外流。理论分析者认为外逃资本是形成误差账户原因之一,但在实证分析中,仍然缺乏大量的研究。
在估计外逃资本的数额研究中,国内学者目前均倾向于采用一些修正方法,如摩根法、克莱因法和去除进出口贸易中的低报高报等修正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依旧有缺陷。涂淑丽(2005)对有关的测量及修正方法进行同一文度比较,认为这些方法计算出的数值大致趋近。左昊华、刘芃(2006)研究认为方法调整的必要性小且残差法最接近实际误差与遗漏项。这些测量方法最根本核心是要剔除正常的资本外流,任何一种估计方法都是为了接近真实的资本外逃额,但是估计值的准确程度并不能得到保证,要精确算出资本外逃额是不可能实现的。论文网
(二)国外文献综述研究,
Cuddington(1986)和 Tornell(1992)都认为资本外逃是一种财富转移方式,个人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自发产生的行为,这种转移过程同样适用于正常的外流过程,并且 Cuddington和 Tornell均把这个现象限定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资本外逃的定义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会随着国家法律制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MK Tang 和Maggie Wei(2015)
的研究中,Maggie Wei统计出中国2010-2015年资本出逃总额约2万亿人民币且研究资本外逃与误差与遗漏项目之间的关系上,得出结论是隐蔽性的资本出逃引起了误差与遗漏项余额不断地扩大。Duffey (1971)、Fausten(1996)和Tuck Cheong Tang(2006)分别针对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的误差和经济开放程度是影响误差账户波动的主要因素,认为资本外逃不是其波动的原因。
Cuddington(1986)是第一位用直接法对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估计。Kant(1996)对前一种方法进行了修正,通过游资方式测算。Dooley(1986)测算时将直接法和间接法一起使用。目前我国学者使用较多的是间接法。
国内外目前对误差项和资本外逃之间的关系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是站在经济学角度上进行理论性分析,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分析的研究相对缺乏。同时一些学者对于资本外逃的研究,也只是比较了各种测量及修正方法,简单地对资本外逃进行统计性估计。笔者以为这其间有可商榷的地方,二者可以结合来看。因此笔者将分析2000年到2015年误差与遗漏项数额的情况和对资本外逃额进行估测,在误差项和资本外逃之间建立模型,试图探究资本外逃与误差项数额的关系及其数额变动的影响,并分析资本外逃形成原因,提出减少资本外逃额的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误差账户。 资本外逃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