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很早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工作,发展至今与此有关的研究不仅更加成熟而且颇为完善,但是我国当前与此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覆盖范畴不够宽泛。根据本文的研究需求,本文主要从真实盈余管理和企业股权激励制度与其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回顾文献。30662
(一)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1.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
外国研究者很早就已经展开了真实盈余管理课题相关研究,但是当时的研究多为应计盈余管理的辅助性分析,由于前期财会工作准则本就有不小漏洞,管理团队有很大空间实施应计盈余管理。2002年世界上爆发了多个财务丑闻,美国很快正式颁行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加强了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控制强度,此后学者们才逐步将关注点投向真实盈余管理,于此有关的研究才逐步增多,并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论文网
Schipper(1989)首先把对真实交易实施操控也纳入到了盈余管理行为范畴之内,确认指出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通常更难被外界察觉。
Healy(1995)提出企业实施的真实盈余管理即为应用实际交易调节企业运作、筹/投资过程的时点及结构,必然会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影响。Wahlen& Healy (1999)第一次界定盈余管理概念有应计、真实两类盈余管理类型。
Ewert(2005)对此概念给出的界定为: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或执行合同的时间,设法修改财务报告中盈余数据,提高了交易成本的行为。他提出制定紧缩的财会工作政策可能导致管理团队更经常、更有可能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论文网
Roychowdhury(2006) 对此概念给出的界定为:管理团队所开展的与正常营运有违的具体行为,其主要目的是达成特定激励制度目标,这一行动可能对企业真实现金流造成影响,或者对企业正常营运造成影响。他还第一次给出了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的实证分析计算模型。
我国研究者针对真实盈余管理开展的研究不多,而且多数以外国研究者提出的观点为基础参考。
宁亚平(2004)提出,在不会损害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公司开展交易实现对盈余进行操控管理的行为即为真实盈余管理。
陈波和王翠婷(2010)的研究给出的概念将其界定为管理层为获得个人利益而可能筹划安排发生交易的时间、性质、内容等行为。
以前人分析研究所得成果为基础,本研究界定的真实盈余管理概念是:管理者经由塑造真实交易行动或者对交易活动实施管控和安排,促使交易在其筹划的时间进行,已达到调节控制某个财务周期内企业盈余水平以便保证公司管理团队的利益和业绩目标的活动。
2.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
中外研究者的现有研究提出,企业管理团队之所以要开展真实盈余管理主因包括资本市场、避税、契约动机三类动机。
(1)资本市场动机
本动机即为公司上市、新/配股增发和避免退市等各类动机。
Williams&Perry(1994)研究提出,当前已有多个上市企业内高管团队调整折旧额操控利润或者股价,继而实现真实盈余管理,达到以更低定价购入股票扩大获利的目的。
Teoh等(1998)研究提出,上市企业为达到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在初次进入资本市场前一年操纵公司赢利的行为。
Roychowdhury(2006)的研究提出,上市企业可能用比一般的价格折扣截然不同的折扣来促成销售增长,增产同时降低销售费用支出,或者采取举措调整费用,以便提升赢利降低财报亏损。
李享(2009)提出为免退市,上市企业通常会在亏损发生的同年内超量计提长期资产减值。
刘颖(2011)表示,为达成预定的盈余管理工作目标,已有很多公司采用了真实活动盈余操控行为逐步实现配股、保增长/赢利的目的。 真实盈余管理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