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一些心理与教育的学者、研究者们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认知、小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小学生各种人格质量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对小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影响。随着家庭互动理论的兴起,学者们认为家庭中成员彼此间的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父母和儿童的互相作用模式被用作解释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有关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逐渐被纳入心理、行为科学、医学、教育等领域的研究课题。在众多家庭因素中,对儿童行为影响最直接、研究最多的是家庭教养方式,很多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 32376
王玉凤、沈鱼邮(1990)对行为问题组与对照组儿童的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在行为问题组儿童的父母对孩子溺爱的比率高达 33%,对照组仅2.1%;行为问题组儿童的父母有 22%的人常借儿童发泄自己的愤怒,对照组仅有3.1%;行为问题组的父母态度粗暴、打骂儿童的比率高达 59%,相应的比率在对照组仅 0.94%;而且相比对照组的儿童的父母,问题组的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一致(41%对 63%)并且达到显著水平。 车志强(1994)等人的研究显示,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明显影响着儿童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且在低年龄组儿童中更为突出;父母关系和睦、教育孩子有耐心、由父母以外亲人抚养时间较短,儿童行为问题会显著减少。 徐韦(2002)等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如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均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正相关,(r==0.2172,p=0.0001;r=0.0985,p=0.0236;r=0.1545,p=0.0010)。对孩子惩罚严厉可使儿童产生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冲动、蛮横等行为;过度保护易使孩子产生情绪不稳、交往困难、任性、依赖等行为问题:父母拒绝否认可致儿童感到压抑并有严重自卑感。 王丽敏(2002)等人发现,父亲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及过度保护,母亲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及拒绝否认家庭的男生,问题检出率高。父亲对子女教养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惩罚严厉以及拒绝否认的女生易发生行为问题;母亲采用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女生易发生问题。 王益文(2002)等研究亦证实,母亲行为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儿童的性别而有所不同。就男孩而言,母亲的情感支持行为减轻了男孩的社交退缩、违纪、攻击性行为和强迫行为;就女孩而言,母亲的极端支持行为可以减轻女孩的多动。父母、子女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反过来影响父母,增加父母间矛盾冲突,引起父母的焦虑、紧张和情绪障碍,从而又加重儿童的行为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若父母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积极,拥有良好社会关系与社会支持的满足感及满意的周围环境对儿童外向的个性发展、远离避开精神质的发育会起很好的促进作用。论文网
2、国外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研究现状
欧美国家对于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较为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际调查和探究,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呈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教养方式所设计的对象的年龄阶段更为宽泛,开始以婴幼儿为主,后逐步扩大到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第二,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关系的探讨从笼统、宏观走向具体、微观;第三,进一步研究起家庭教养方式的本身,深入探究教养方式内部结构;第四,探讨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尝试从多角度寻找影响因素。近期的探讨研究多采用的是动态的、发展的方法来考察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其父母的教养态度之间的关系,探究讨论各种因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影响机制。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9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