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行政区划调整归属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19-01-13 19:56来源:毕业论文
庞明礼(2007)指出我国省管县改革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对于县级政府而言,由于目前体制限制,力量不足,政策落实现状并不乐


    庞明礼(2007)指出我国“省管县”改革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对于县级政府而言,由于目前体制限制,力量不足,政策落实现状并不乐观,同时一些市级政府为保持利益不乐意放权;二是市级政府在各方面面临压力过大。体制的改革必将伴随着市利益的流失,同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与改革不同步,从而造成一系列混乱。另外,市级政府也将面临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如债务等。改革任重道远。
    刘君德(2003)指出,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体系(特别是省制)基本是从元朝以来继承与发展而来,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合理因素,这些因素必然已和如今时代发展潮流不相适应;二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行政区划改革方面所作出的种种措施,包括制度创新(如“市领导县”等),都尚未触及行政区划改革中的根本,如政区层级的分布以及管理幅度的大小,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等问题,因此改革举措更需谨慎研究,从根本下手。
2  关于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研究
    国内外不乏对于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研究,涵盖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各方面,其研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社会学家们看来,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是影响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耶鲁大学教授Sarason首先在其著作《社区感:社区心理学探讨》中提出了“社区感”的概念。一般认为,社会认同、社会归属、社区凝聚力及社区满意度是“社区感”的四种基本形态。
    国内学者倾向于将认同感和归属感归为一体,不做严格分类,一般在具体问题研究中统一提出,共同概括为居民对于社区的某种认知与情感。邹辉明则认为社区归属感是社区认同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卡萨达和詹诺文茨(1974)认为社区归属感可概括为社区居民将自己归为某一集合体后的认知与情感,具体包括对社区的认同、喜爱、依恋等情感。从理论上看,认同感并不完全等同于归属感,但却是社区归属感形成的重要前提,并直接影响着居民对于社区的喜爱、依恋等情感。他们在英国100个社区中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行了调查,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科学的关于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问卷,具体探究了受访者在当地社区内的认同度、社会参与度、依恋度等。并且发现居住时长、社会阶层的不同也关系着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不同。
    Goudy(1990)在爱荷华州选取了27个社区重现了卡萨达和詹诺文茨的相关研究。在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从社区认同度、对社区的喜爱程度、依恋程度和社区事务关心度四个方面设置了四项问题。以此来进行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研究。并且发现了除居住时长、社会阶层外,不同年龄对于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存在着影响。
    国内关于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调查多在大城市展开。苗艳梅(2001)在武汉市各社区中选取了504名居民进行了社区归属感的调查,张桂蓉(2006)和邹辉明(2009)也分别在长沙市及镇江市展开了相关调查。问卷基本沿袭了之前卡萨达和詹诺文茨的问卷设置。
    凡璐(2013)指出目前国内对于小城镇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研究较少的问题,并在以泰兴市黄桥4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当地居民具有较高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其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居民之间调查结果也存在差异。文中还指出,由于小城镇城市化速度较大城市相对落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社区建设和居民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小城镇社区建设亟待发展与完善。 行政区划调整归属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951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