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都由许多矿物组成,各矿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相差很大,故当破碎机的施力方式与矿石性质相适应时,才会有好的破碎效果。对硬矿石,采用折断配合冲击来破碎比较合适,若用研磨粉碎,机件将遭受严重磨损。对于脆性矿石,采用劈裂和弯折破碎较有利,若用研磨粉碎,则产品中细粉会增多。对于韧性及粘性很大的矿石。采用磨碎较好。35844
常见的软矿石有:煤、方铅矿、无烟煤等,它的抗压强度是2~4Mpa,最大也不超过40Mpa。普式硬度系数一般为2~4,再如一些中硬矿石:花岗岩、纯褐铁矿、大理石等,抗压强度是120~150Mpa,普式硬度系数一般为12~15,还有硬矿石、极硬矿石,普式硬度系数一般为15~20。
可根据矿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矿块的形状和所要求的产品粒度来选择破碎施力方式,以及与该破碎施力方式相应的破碎机械。
破碎过程,必须是外力对被破碎物料做功,克服它内部质点间的内聚力,才能发生破碎。当外力对其做功,使它破碎时,物料的潜能也因功的转化而增加。因此,功率消耗理论实质上就是阐明破碎过程的输入功与破碎前后物料的潜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了寻找这种能耗规律和减小能耗的途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若干个不同形式的破碎功耗学说。目前公认的有:面积学说,体积学说,裂缝学说。我们只做简单的介绍:论文网
1.面积学说:
1867年,Rittinger提出的,破碎消耗的有用功与新生成的物料的表面积成正比。
2.体积学说:
1874年,俄国基尔皮切夫与18885年的基克先后独立提出,外力作用于物体发生变形,外力所做的功储存在物体内,成为物体的变形能。但一些脆性物料,在弹性范围内,它的应力与应变并不严格遵从虎克定律。变形能储至极限就会破裂。可以这样叙述:几何形状相似的同种物料,破碎成同样形状的产物,所需的功与她们的体积或质量成正比。
3.裂缝学说:
1952年,Bond和中国留美学者王仁东提出的。外力使矿块发生变形,并贮存了部分变形能,一旦局部变形超过了临界点,则产生垂直与表面的断裂口。断裂口形成后贮存在料块的内部的变形能就释放,裂口扩展成新的表面。输入功一部分转化为新的生成面的表面能,另一部分因分子摩擦转化为热能释放。所以,破碎功包括变形能和表面能。变形能和体积成正比,表面能和面积成正比。
三个学说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Hukki实验研究表明:粗碎时,体积学说比较准确,裂缝学说与实际相差很大。细碎时, 面积学说比较准确,裂缝学说计算的数据较小。粗碎、细碎之间的较宽的范围,裂缝学说较符合实际。
以上几点便是破碎的理论依据。只要正确的运用它们,就可以为分析研究破碎过程和方法。
国外发展情况
反击式破碎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距离世界上第一台颚式破碎机的诞生已经过去了很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颚式破碎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破碎技术的需要,于是,在颚式破碎机的基础上,人们又设计出了反击式破碎机。
1924年,德国人首先研制出了单、双转子两种型号的反击式破碎机,那时的破碎机的结构类似于现代鼠笼型破碎机,因为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工作原理上分析,它都具备反击式破碎机的特点。由于物料需要反复冲击,破碎过程中可以自由无阻排料,但是由于受到给料力度和反击式破碎机的能力的限制,其机型渐渐的转化为了鼠笼型破碎机。
图2.1 鼠笼型破碎机
破碎机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3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