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感恩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9-08-28 19:44来源:毕业论文
感恩这个话题自古以来就备受各界关注。不论是哲学家还是社会学家、伦理学家等,都对感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心理学家对感恩的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兴起。感恩的概念丰富且复杂,

感恩这个话题自古以来就备受各界关注。不论是哲学家还是社会学家、伦理学家等,都对感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心理学家对感恩的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兴起。感恩的概念丰富且复杂,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都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Emmons和McCullougy等学者将感恩定义为一种道德情绪,认为感恩是人们在接受礼物或是恩惠时表达出来的一种情绪体验。后来Emmons和Crumpler(2000)研究发现,感恩不仅可以对人来表达,也可以表现为对自然界。再后来Tsang等学者又提出,感恩是一种心境,会影响人们在某种特定情境中的信息加工和反应能力。Emmons认为,感恩体验源于个体对施惠者的有意行为对其造成积极结果的感知。Lazarus认为感恩是一种共情,如果受惠者认识到施惠者在给予的过程中花费了努力,将放大其感激的感受[7]。40215
2感恩的相关研究:
2.1感恩与幸福感
    Watkins(2003)认为,感恩水平高的个体更倾向于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种恩赐,因而他们大都会以正性情绪来面对生活中的事物,具有更高的幸福感水平。董霞(2008)研究也表明,感恩水平越高的个体,其幸福感水平也越高,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论文网
感恩与亲社会行为
    Grahan(1998)研究表明,感恩水平高的个体,更愿意用自身的行动去回报自己所受到的帮助或恩惠,因而能够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国内很多研究者也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感恩水平高的个体,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如学者王定升(2008)研究表明,感恩能够增加个体的助人行为。
青少年感恩与其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业成就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每个孩子的成长成才背后都背负着家长的殷切希望,老师的谆谆教诲,所以青少年对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感恩很可能以在学校努力学习并取得学业成就来回报。研究也表明,感恩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目标追求、成就动机[8]。
2.4青少感恩与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
    感恩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感恩是一种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是指当个体接受到别人的恩惠时,能在心理产生一种感恩之情,并希望在适当的时机也给予对方帮助。青少年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很好的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则更倾向于助人行为,从而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感恩本身源于别人给予的恩惠和帮助所产生的,是一种人际间情绪,对人际的关注和投入对感恩存在一定影响。所以拥有更好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感恩水平。
问题行为
1问题行为的界定
    关于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问题行为的定义也不同,但总体而言,概括看来,可对问题行为做出以下定义: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社会化要求和社会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同时这些行为对个体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一定的麻烦,这样的行为被称为问题行为。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方面。Achenbach把儿童的问题行为分为了内化问题行为与外化问题行为两类。所谓内化问题行为是指焦虑、抑郁、孤僻、退缩等情绪问题,而外化问题行为则是指攻击反抗、违纪越轨、过度活动等行为问题[9]。
2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
    对于问题行为的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概述,大致可以总结为这样几点:其一,问题行为不同于成年人行为。问题行为大都是在儿童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并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二,问题行为不同于变态行为。确切的说,问题行为是出现了问题的常态行为,远没有变态行为那样严重。其三,问题行为不同于后进生,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出现问题行为。关于问题行为的成因,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结果之后,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一、生物学原因,主要指身心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自我意识冲突、自我评价能力不当、自尊心较强,学习压力大等。二、精神状态原因,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质。如果青少年学生在人格发展形成过程中,接受了来自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就会容易出现个性偏差,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三、社会学原因,主要表现在家庭、学校、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所在的社会群体等三方面。 感恩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3847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