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就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新人口论》,该文倡议政府不但要注重控制人口总量,更要注重人口素质、人力资源和技术更新,注重人口与就业、人口与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1]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些前瞻性很强的理论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与与严重并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计划生育”政策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自实行计划生育的四十年来,全国累计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41938
然而,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 占总人口的13.26%,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 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3]仅2年后,据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专家预计,以目前老龄化的速度,2034年老年人口突破4亿,2054年将突破4.72亿。[4]我国将进入世界上最早老国家的行列。为此,国家自2014年在部分地区实施单独二胎新政策。[5]到了2015年10月,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开放“全面二胎”政策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论文网
对于社会上对“全面二胎”政策的疑问,国家卫计委明确指出:“全面二胎”和“全面两孩”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对于计划生育的新政策严格来讲,应该为“全面两孩”更加清晰准确。《决定》中明确提出,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坚持下去,同时将“夫妻双方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启动实施。也就是说,一对夫妇最多可生育两个孩子,如果第一胎为双胞胎或者多胞胎,便不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条件。可以说,计划生育新政策控制的不是生育的胎次,而是孩子的数量。在原有的计划生育制度中也对夫妻第一胎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有所要求,一直执行着双胞胎不享受独生子女待遇的规则。[6]
“全面二胎”政策在施行之后,有众多研究者从各个视角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得到了数量可观的调查结果。
在该政策的关注度方面,2015年10月29日傍晚,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胎政策之后,公众的手机主页纷纷被“二胎”刷屏,微博作为承载事件的整个过程,出现了“全面二胎放开”等热点话题。[7]
在居民的生育意愿方面,为全面反映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2015年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指出,不同地区的生育水平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差异等有所不同,生育意愿也存在着差异。华中南地区育龄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08个,高于2.0个,也远高于其他区域;西南区、华东区和华北区都在1.94-1.95个,但东北地区的生育意愿降低到1.8个以下,仅为1.76个,远远低于其他地区。[8]
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有部分学者做过专业的调查研究。从短期来看全面二胎直接影响到的就是与二胎直接相关的婴幼儿奶粉、尿布、母婴保健等与母婴行业相关产品的增长,带动了母婴行业的繁荣与发展。中期来看,全面二胎刺激了与孩子教育相关的早教、小学教育、家教等行业。再者,带动了减肥、运动等与女性健身保健有关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对食品、服装、娱乐等行业的消费需求,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二胎政策的放开,将刺激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对冲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中国劳动力的供给提供后续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再续中国的人口红利,减少政府在养老保险、社会保险方面的资金压力。全面二胎还能提高社会人口素质,增加企业的人才供给,增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振兴我国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实现转型。最后,全面二胎政策有利于稳定房价,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二胎政策既能调剂男女比例,同时又增加了对楼市的刚性需求,稳定房价,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转型。[9] “全面二胎”人口问题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