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邓红梅(2010)提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渠道之间的价格竞争,在原有传统零售渠道基础上,制造商通过增开网上直销渠道,这会将威胁传统零售商在定价、市场份额和利润等即得利益。而双渠道市场在一定条件就能改进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收益。44177
江源(2011)认为,电子商务对企业影响主要有缩短企业生产周期、降低生产企业成本、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降低企业销售和运营成本、减少企业库存、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创造企业商机、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
王甲佳(2012)提到,传统零售业需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考虑创新。第三条路有以下几个情形:门店以体验为主、网上网下统一价格体系、向社区进军、物流能力像电商看齐。
关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研究
1 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性的研究
Poole (2001)认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促进信息流动、方便产业协调、提高市场透明度及价格发现。
万筱宁(2002)等较早地从农产品特性、传统交易模式等方面探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产生的动因,并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绝不是传统流通方式的简单代替,而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革命性变革。
彭会萍(2008)则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总结为交易信息成本、流通成本、交易订约成本、交易监督成本等,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价值。
朱丽娜(2005)分析了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农业生产基地、经营户、餐饮企业、农产品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商贩、农协与主管农业的政府组织等交易主体,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将朝着组织形式多样化、技术现代化与管理规范化方向发展。
2 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
岳云康(2008)针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农家店”和“虚拟店”结合起来的新模式,最终建立农村连锁超市来解决农产品“买卖双难”的问题。
牟静(2011)从交易对象、交易主体和交易活动出发,总结出三种较为成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以此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电子商务的更大发展。
乐冬(2012)将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分为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供应链整合模式和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模式等七种模式。
候济恭(2010) 等人阐述了农村信息化的细节,通过了解民众的最核心需求,如农产品买卖的快速流通、农产品市场信息透明的需求等,发现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以“沙集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就是这种新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农民借助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变身为网商,通过网络平台将农产品与市场进行对接。这种模式带领农民和其他产品供应商的快速转变,以农民为主导,一种自下而上的信息化应用,不同于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电子商务推广模式。
Wen(2007)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的农产品销售智能电子系统,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彭壁玉(2001)从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的角度将其分为M2M 模式、战略联盟模式、中介模式与会员模式。
孙百鸣(2009)等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分为G2B 与G2C 模式、B2B 模式、B2C 模式、B2B + C 模式及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等。 农村电子商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