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白和杜甫的异同文学界是这么认为的,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一书中说:“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接呈现的。因而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而他的社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
李诗想象独到、恣意汪洋,难以模仿和学习,可说是内容溢出形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痛快淋漓,天才之极,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又美妙奇异,不可思议。 杜诗有雄豪壮伟的气势,但在内容上更贴近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形式上更为工整规矩。因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规整,杜诗可成为效行的范本。我们可以在他建立的规矩方圆中去寻求美、开拓美和创造美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李白的身上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为。这与他一生生活道路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复杂是分不开的。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的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的一切的思想。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他在诗歌中用尽夸张渲染烘托拟人等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都体现了诗仙的独特气质和风格。
杜甫开放性的总结发扬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善于选择并概括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善于选择和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并且寄寓自己的爱憎,使这些形象真实可感,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杜甫的诗歌多用来反映民间疾苦和国家大事。表现手法上,杜甫学习民歌运动中的对话和口语,大大提高了诗的表现力,使诗歌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人民群众。他的乐府叙事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成为那个时期社会矛盾和斗争的真实写照,深刻表现了他终生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在这类诗歌中以新乐府的成就最为显著,杜甫对于乐府的创新业被后世积极的消防学习。 李白和杜甫的异同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