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体育思想观念与意识的形成。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通过登陆师范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中国知网、万方学位论文等网站,查阅资料室各个普通高校学报和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有关大学生课余锻炼书籍等大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现状发现: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作为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和具体体现。课余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有利于他们追求身心愉悦、增强体质、丰富课外生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使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大学繁重而紧张的学习中去。44966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增强体质体育活动。随着现代教育向着普及化、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进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课余体育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环节。广泛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目前高校教学情况来看,学校对课上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对课余体育锻炼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影响了运动习惯的形成。通过对当前各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研究,不仅对指导大学生有效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正在进行中的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邢晓虎,林静,王建良三位老师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的成因。并指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频度低,时间短,强度小,主动参与课外锻炼的人数少,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教育因素、体育兴趣因素、体育氛围因素、体育价值观因素、社会压力因素、政策法规因素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王胜超在《山东体育科技》“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健康认知调查与分析”一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与健康主观认知特征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指出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特征,学习忙、惰性的、缺乏场地是其三个最主要因素。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状况及健康认知调查分析,可为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及阳光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来博在《湖北体育科技》“太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一文论文网,从太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入手,意在指出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体质,仅靠体育课教学有限的学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课外锻炼等活动弥补体育课教学课时内容的不足,更好的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张丽君,苏庆永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通过对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开展的现状的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可为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