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内一些学者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度概念的研究如下。王顶明、刘永存(2007)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学习主体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与接受,并且愿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3],其可分为认知、情感以及持续三个维度。秦攀博(2009)认为,大学生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在认知和了解所学习专业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4]。黄玲云(2013)提出,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是学习主体对所学专业以一定方式所做出反应时持有的比较稳定的、具有评价色彩的内部心理倾向[5]。这种倾向主要通过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倾向这三个维度来测量。45052
其次,国外己有的专业认同的研究中,他们所理解的专业认同就是职业认同。在国外,高等教育阶段并不存在严格的专业界限问题,专业与职业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国外学者亨宁(Henning)认为,专业认同度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是个体对专业的一种主观感受。蒂克(Tiokle)认为,专业认同不但是指其他人的期望和设想的影响,还包括个体在实践经验和个人背景的基础上去发现在他的专业和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6]。从这两种说法可以看出,专业认同的研究既要关注专业主体对本职业(专业)的看法,也要关注他人对这个职业(专业)的看法。
综上所述,本文参照相关的概念界定,比较认同秦攀博所提出的定义界定,即是指学习者在认知和了解所学习专业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4]。其可以通过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维度进行测量。
(二)专业认同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首先,国内一些学者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如下:
周靖一(2012)提出,影响因素有个体因素(性别、年级、专业、成绩、有无工作经历、是否跨专业论文网、家庭所在地)、专业因素、导师因素、环境因素[7]。
鲍秋旭(2012)对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认同问题的研究中则认为,其影响因素可分为本科生层面,专业本身层面以及社会层面三个方面因素。其中本科生层面因素包括个体特质、选择专业的第一动因、学生最期待得到的专业帮助;专业本身层面因素包括:专业学科地位、专业性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法、学校资源、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社会层面因素包括专业的社会价值、专业的社会认知、外界评价[8]。
方琦(2013)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则提出,其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主体因素以及客体因素两方面因素,其中主体因素包括日常表现、价值认同、专业学习、兴趣认同;客体因素包括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家庭情况[9]。
其次,国外学者关于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如下:国外学者玛丽•李(Mary Lee)等认为,影响法律专业博士生专业认同的因素包括律师的职业特点、职业前景、学习与工作环境的影响等;Nehajni认为,影响阿拉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有个人需要和专业需要的矛盾、满足个人空间和专业责任的矛盾、面对社会工作中厌恶的事情所产生的困难等方面[10]。可见,国外学者对大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注重专业和职业之间的联系,认为专业认同与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特点、在其从事该职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存在关系。
(三)文献的评述
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是以某个具体的专业(如教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护理专业等)为切入点来分析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状况,对涵盖所有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研究比较少。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很多学者选择高校所有年级的学生,对具体某一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的研究也很少。而国外己有的专业认同的研究中,具体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的较少,更多的是对从事某一具体职业对其职业的认同感的研究。另外,大四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对专业的认同已处于较稳定的水平,这有利于专业认同度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以涵盖所有专业学科的2015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水平,希望能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同时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结论和建议。 专业认同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