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学者们对KMV模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产生到2000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现在。
第一阶段时期,对KMV模型的验证主要是采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的违约数据进行对比,大部分的研究数据表明KMV模型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好坏,并且证明了模型对信用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000年,Stefan Blochwitz等[1-2]把 KMV非上市公司模型跟德国普遍使用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作了对比,结果证明了KMV模型能够准确地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45417
在第二阶段,国外一些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来研究KMV模型的适用性,并且开发出很多中用于验证其效果的技术和方法。最终,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就推荐利用KMV模型进行内部评级。由此可见,KMV模型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使用。
从国外的大量有关许多文献,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国外许多学者都已经证明了KMV在不同国家中能准确预测评估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并且得到了一些商业银行的认可和使用,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术界由1998年就开始研究KMV模型,但是大部分的例证分析研究和有关文献资料则是于最近十几年才逐渐形成。在早年的研究中,许多学者的研究范围只是局限在对模型理论基础和框架的介绍和探讨。比较具有代表行的是杜本峰[3]发表的“实值期权理论在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论文网”,介绍了如何利用期权评价方式来分析与期权貌似无关的信用风险管理,其次还有王琼与陈金贤[4]发表的“信用风险定价方法与模型研究”,它基于期权理论来探讨了信用风险的定价问题,并由此评价了KMV模型。
在此以后,对KMV模型的研究就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在不修正模型的情况下,直接引用国外的现成模型,用国内企业的数据代入来进行有效性验证分析,有的学者用一家企业的多年数据来进行纵向研究,有的则用多家企业划分为不同组别来进行横向研究,例如划分成绩优股和绩差股。大部分的研究结论都表明KMV模型的预测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能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和度量。这一类较为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都红雯、杨威[5]发表的“我国对KMV模型实证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文中综述了自1993年来国内对KMV模型所做的研究,并总结出该模型在我国使用所存在的5个问题和对策建议。另一类是,先对KMV模型进行修正,再利用国内上市公司的数据来进行计算验证。较为有代表性的是,鲁炜,赵恒珩,刘冀云[6]发表的“KMV模型关系函数推测及其在中国股市的验证”,其通过国内上市公司的数据,结合修正后的KMV模型对国内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度量。
另外,近年来在国内还涌现出不少学者对KMV模型的验证分析研究,有一些文献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其中也得到了许多研究思路。比如,鲁炜等[7]发表的“KMV模型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解决了估算σE+中存在的难题,为KMV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张玲等[8]发表的“KMV模型在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迟晨[9]发表的“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两文均采用了ST和非ST公司的分组来进行研究,给本文的数据采样提供参考思路。李磊宁和张凯[10]发表的“KMV模型的修正及在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中将上市公司的净值增长率引入到模型中进行修正。柴俊武和万迪昉[11]发表的“公司信用风险的期权定价模型”以及邱鹰[12]发表的“KMV模型的实证研究”均对KMV模型的求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沈航和徐林锋[13]发表的“KMV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识别能力的实证研究”中则采用了纵向的研究方法,选取 了25家ST公司对它们3年来的EDF值进行变化对比。最后,本文的模型程序算法和代码参考了Gunter Loffler[14]的专著“信用风险模型:基于Excel和VBA平台”以及郑志勇[15]的专著“金融数量分析-基于MATLAB编程”。 KMV模型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