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界定(1)兴趣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十分重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育界与心理学界尚未对兴趣的基本内涵达成共识。
在当今心理学界,兴趣常常被描述为个体与他的环境的某一方面(如:交往对象、事件、观点)的一种互动关系,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个体的一种倾向,即含有认知成分,又具有情感成分。 尽管大多数研究者都承认这一互动关系,但研究者们往往会关注兴趣的不同方面。根据他们研究相互作用时是更倾向于个体本身的特征还是更倾向于环境的影响,可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前者是长期形成的与个体价值观念、知识和积极情感相连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Krappa,1999,2000;Renninger,2000;Schiefele,1998)后者则是由于特定的条件或环境刺激而引发的,是针对特定环境的、易变的,表现为或持久或短暂的直接的情感反应。(Hidi,1990,Hidi&Anderson,1992;Murphy&Alexander,2000) 在教学活动中,二者是彼此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47111
(2)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林崇德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指出:“学习兴趣是人类有选择地、愉快地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究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对学生来讲它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内在心理因素,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何旭明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与教学情境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教师和学习结果的定向反射”。
基于上述,本文认为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对学习某一课程所具有的心理倾向,其包括对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教师和学习结果的定向反射。
关于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问题,多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早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
关于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研究。赵淑红指出: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也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持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持高涨的情绪状态,积极、自觉的学习。因此,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车广吉、林月周、窦焕坤主编的《中学德育学科教学概论》中指出:中学德育课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这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学者们普遍认为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于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的研究。王秀华指出:长期以来, 由于师道尊严观念的作祟, 受陈旧教学方式影响, 教师人文素养欠缺、考试方式死板教条、教学评价导向失衡,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 周亚丽认为:虽然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总体情况不错,但是,“学生厌学,教师难教”这是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面对的尴尬问题。
纵观这些研究,笔者发现国内学者许多认为: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对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关于激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策略的研究。李玉华认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应该融洽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多给予学生微笑,多鼓励与表扬,少批评与训斥;应该开展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闫春三强调: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魅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兴趣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