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郭飞. 江苏省城镇化质量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 单卓然,黄亚平.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 城市规划学刊,2013,207(2):16-22.
[6] 金晓斌,易理强,王慎敏,周寅康.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4):511-516.
[7] 陈秀山,杨艳. 区域协调发展:回顾与展望[J]. 西南名族大学学报,2010,,221(1):70-74.
[8] 江长柳. 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 镇江:江苏大学,2008.
[9] 王洋,方创琳,王振波. 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J]. 地理研究,2012,31(7): 1305-1316.
[10] 吕浩.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山西:山西农业大学,2011.
[11] 郑楠.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2] 范恒山. 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158(6):1-9
[13] 陈小卉. “十三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J]. 城市规划, 2015,39(3):29-41.
[14] 苏良军,黄渝祥.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39(3):29-41.
[15] 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李红波. 城市化质量与城市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J]. 地理科学,2013,,33(1):16-22.
[16] 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统计年鉴(2001-201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7] 李程骅.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战略[J].求是,2012,(14):35-37.
[18]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9] 王小鲁. 中国城镇化路径与城镇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研究,2010,(10): 20-32.
[20] 汪段泳,朱农.中国城市化发展决定因素的地区差异[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66-71.
新型城镇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5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