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现状Brander和Spencer(1981)认为一国政府总会通过R&D补贴或出口补贴等政策措施来对产品出口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提高其出口市场份额并增加出口利润,因而获取更大份额“租”的动机。
Tor Jakob Klette(2000)通过研究发现,多数通过对受资助的企业和未受资助的企业之间的对比,从而得到政府资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知识具有溢出效应,企业拥有学习的能力,所以即使发现两组企业之间差距不大时,也无法轻易下结论,因此无法判定政府资助对企业的影响。52378
Clawsen (2009)将政府研发补助分为“研究阶段资助”和“开发阶段资助”。“研究阶段资助”能促使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并且这一资助政策能够提高企业潜在的发展水平,引导企业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开发阶段资助”会产生替代效应,降低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强度。即便如此,政府研发补助政策仍然对企业研发投入起杠杆效应而不是替代效应。
彭中文(2006)从政府R&D的投入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角度阐明了R&D投入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为 R&D投入总量较大但人均很少,基础研发不足且缺少核心技术,经济微观主体研发投入不足并且政府政策支持不足。
陈志跃(2007)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真正竞争力”并不如出口数据表现的那么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如果要继续提高,则需要跳出“比较优势陷阱”要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模仿、改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基础。
吴勇、陈通(2010)利用三阶段博弈模型,通过研究政府对企业纵向创新补贴和创新产品补贴两种策略,并将这两种策略与不参与下的企业自身创新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政府对企业的创新补贴可以提高企业的产量,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
陆菁,杨高举(2010)研究表明:“统计假象”问题导致了对各国高技术出口品市场势力的高估,发展中国家高估程度远超过发达国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中,两类产业的市场势力因“统计假象”的影响而导致的高估量最为明显;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修正出口价格之后进行估计,因“统计假象”引起的市场势力的高估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实证研究现状
以上为学者对补贴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理论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研发补贴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真正竞争力”并不是那么强,如果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根据不同方面的实证研究,不同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的研究结论表明研发补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是,有的学者则认为研发补贴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作用并不明显。论文网
研究结论认为研发补贴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促进作用的文献有:
Branstetter和Sakakibara(1998, 2002)从日本政府的研发补贴政策出发,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出的影响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政府科技资助补贴政策对企业的R&D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罗双临(2005)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 R&D 投入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与短期关系做了相关性分析。表明 R&D 投入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起促进和推动作用,在短期内,我国研发投入量 R&D 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正相关关系,长期来看我国研发投入量 R&D 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均衡的关系,长期弹性为 1.598。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得到,本期产品的出口与前期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高技术产品出口补贴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5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