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人口流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11-11 15:30来源:毕业论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也较大面积的出现,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众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多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也较大面积的出现,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众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的资料收集方法,从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成因、影响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与分析。59361

人口流动是在中国特殊户籍制度下的产物,学术界对“人口流动”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照我国人口普查时下的定义,“人口流动”是指户籍登记与现居住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而且已经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城镇统计这部分人口为常住人口,如果按户籍统计则归为农村人口。[1]

从人口流动的方向来看,农村人口流动呈现出两个基本规律:一是社会心理规律,即人往高处走,人们都想在大城市里谋求发展;另一个规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我国这个规律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 产业之间的差异。这两个规律决定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三个基本方向:即由农业流向非农业,乡村流向城镇,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社会发展理论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论文网[2]

从人口流动的结构来看,呈现出年轻化和以男性为主的特点。青壮年是人口流动的主力军。在乡村中长大的年轻人,他们深知农村的落后,他们要在大城市中获得更好地教育条件,更多的机遇;而青壮年则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驱使他们去大城市中谋求更好地岗位,更高的收入。

文献分析表明,当前的农村人口流动研究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影响与对策,尤其是对其对策的探讨。而且它们大多都更多地考虑了村民物质层面的因素,没有去考虑村民个人的因素。村庄之所以呈现出诸多问题,最终还是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动导致的。因此,我们的研究将侧重于村庄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村民,从村民个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人们的内心感受和实际想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特征、成因与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岱宁.传统农区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模式研究—以河南为例[D].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朱启臻,李洁.农村劳动力流失与新农村建设[J].调研世界,2007,(10):22-40.

[3]杨仁德,向华,魏善元.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09):4429-4431.

[4]李俊民,倪红雨. “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11):5182-5185.

[5]刘洪光,严健,马永春.江苏农村人口流动特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06):25-27.

[6]何朝银.人口流动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6,(02):95-102.


人口流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6457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