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基金分拆动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12-02 21:52来源:毕业论文
基金分拆动机相关研究相对于股票分拆的研究,基金分拆的研究相对少些。关于股票分拆的动机, 合适价格区间假说也非常具有影响力。Lakonishok和Lev(1987)在对NYSE与AMEX的1963-1982年20年的

基金分拆动机相关研究相对于股票分拆的研究,基金分拆的研究相对少些。关于股票分拆的动机, 合适价格区间假说也非常具有影响力。Lakonishok和Lev(1987)在对NYSE与AMEX的1963-1982年20年的股票分拆和分红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 股票分拆的主要动机是公司管理层希望将股票价格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增加该股票的流动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Baker,Powell(1993)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主要从上市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Michael(1998)通过对共同基金的研究,指出基金的拆分发生在价格偏高的基金高收益之后;Rozeff(1998),Fernando,Spindt(1999)运用新颖的统计符号计量,构造样本,得出基金拆分可能在心里方面对投资者的申购赎回行为产生影响。徐国杰(2006)认为国内投资人存在“净值恐高症”的不成熟心理,绩优基金规模日趋萎缩,基金拆分意在破解赎回怪圈;吴钥(2006),金烨(2006)也认为绩优基金由于净值高而导致投资者不愿申购,通过基金拆分可以规避投资者对高净值基金的排斥心理, 改善持有人结构;黄晟(2006)则认为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对价格因素非常敏感,不愿购买净值较高的基金。以上可以归结为“货币幻觉”假说,基金拆分目的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存在货币幻觉,可能远离高价格的基金,基金公司为了吸引这部分投资者实施了基金拆分。冯传清(2010)选取所有2006年到2008年分拆的开放式基金作为样本,基金的总资产对它们的净值进行回归,从基金拆分前后的持有人结构和资产情况角度进行研究发现该种假说不成立。60209

周秀伟(2007)指出基金拆分是持续营销的另一手段;王群航(2006)也认为基金公司拆分是为了少分红,多提取管理费;祁和忠(2006)则认为基金拆分是为了将投资者吸引进来,是基金圈钱的另一种方法,因为基金管理费随管理资产的增加而增加,基金管理人有动力分拆基金。谢岚和胡晓轶(2009)选取2006 至2007年异常分红的基金,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论证基金分红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基金拆分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并没有改变基金原来持有人的总资产,对原持有人并没有意义,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种持续营销手段,那么基金拆分后吸引新的申购,基金规模必然急剧扩大。论文网

贾宝丽(2007)则认为新基金断流是导致基金分拆的主要原因,新基金的发行数量少,基金拆分的数目应该多;相反,新基金的发行数量多,基金拆分的数目应该少,至少不应该增加。冯传清(2010)把基金分拆数目对新基金的发行数量进行回归发现:基金拆分数目应该和新基金的发行数量呈反向关系,基金断流是导致基金拆分的假设成立。

  基金分拆效应相关研究

信息效应理论则强调拆分和大比例分红行为的本身是一个能吸引投资者关注的信号,表明拆分或分红后基金经理仍有信心将业绩再度提升等等。申弘(2008)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拆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取决于拆分时机、拆分后的基金规模、基金管理水平三个因素,基金拆分后基金规模的改变是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基金分拆选择的时机传递信号非常重要。流动性理论认为拆分行为会让每单位基金的价格降低,因此可促进基金交易的活跃程度,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显著降低,减小基金的赎回压力(丁文捷,2010)。投资习惯理论认为基金投资者都是一些有偏好的投资者,他们对基金相对较低的价格或是对基金投资能避免自主选股择时的特性存在偏好,因此前期业绩良好的基金进行拆分和分红后会让投资者更愿意追加投资。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申购发生拆分的基金一般都是基于前期业绩的较快增长。业绩越好的基金代表其管理者的投资能力越强,也预示着投资该基金能够获利,因此净值增长与发生拆分的概率应成正比。孙甜(2009)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28日间进行了基金拆分或是大比例分红的证券市场开放式基金的拆分或者说拆细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拆分与大比例分红行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并且当期资金流入的情况也能够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基金经理的拆分冲动。 基金分拆动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6560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