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的论文研究中,笔者收集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论文资料,内容包括《活着》中存在之思与现实之痛,余华《活着》的情感世界-苦难生命中的温馨情意,《活着》极度生存状态下生命个体的真实本相和生存意义_,《活着》的死亡悲剧的崇高美,得到了许多知识和借鉴。人们曾认为先锋小说在表现当代生存实现方面往往无能为力,先锋作家总是站在缅怀者的地位,放纵想象,把历史创造成精神的避难所,借此来回避现实境遇中的生存重负。而余华《活着》的出现,我们不仅看到了对底层边缘人民生存的深层叙述,还看到了作者对孤独人民生存的精神人文关怀,这是先锋精神的延续。10768
余华的《活着》,解构了死亡边缘中生存的孤独个体的承担和希望,国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在于小说与电影的比较,主人公福贵所体现的生存意蕴以及文本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死亡体验等。研究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从大方向的传统文化,生命哲学,到细微处的生活本质都有了一定的阐释。但整体来说大体系仍然不完善。生活意识的表现体现在人们对生活本身的认可,对生命了解方面的通透。生命写作是一个角度,但国内此方面的写作理论建设并非健全。
本人选此题目的目的在于用理论与文章实际相结合,阐释《活着》所体现的展示生命的独特的“生死观”哲学。将通过加深文本阅读再加上开展余华写作分析构成本篇研究论文。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关于福贵活着的生命价值,苦难体验,死亡经历的写作相关论文比较多,但将“生与死”这一矛盾统一体相结合,相比较的分析却较少涉及。本人希望通过此次论文对这一角度进行适当补充。
附:参考文献目录
[1] 朱桂林.《女性命运的历史演变——简析铁凝<玫瑰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
[1] 王俊忠.《<活着>:孤独个体的承担与希望》[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
[2] 史红华.《<活着>主题意蕴的思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9月第27卷第9期
[3] 尹从.《不同的活法-<活着>之小说与电影比较》美国普渡大学
[4] 李一君.《从生命寓言到时代反思-谈<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跳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年9月第38卷。
[5] 蔡安延 赵华.《从死亡叙述到演绎活着——余华小说<活着>反映出的新变化》[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1月第11卷第4期。
[6] 黄海.《解读<活着>:极度生存状态下生命个体的真实本相和生存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第25卷第5期
[7] 吴金梅.《苦难生命中的温馨情意——余华<活着>的情感世界意蕴解读》[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年11月第24卷第6期
[8] 王燕.《论余华<活着>的死亡体验》[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7卷第1期(总69期)
[9] 贺明华.《论余华<活着>的现代寓言特征》[J]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2月第20卷第1期
[10]叶淑媛.《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的意义》[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第35卷第1期
[11]丁光梅 赵晶.《余华小说<活着>的传统文化解读》[J]北京印刷学院,《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2]李娜.《笑着活下去——余华<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生存启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第26卷第6期
[13]金路杰.《余华<活着>死亡悲剧的崇高美》[M]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2011.07 余华《活着》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