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人散文”的作者中,成就比较大的有素素、南妮、张梅、黄爱东西等,“小女人散文”在她们笔下进一步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小女人散文”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散文流派,受到市民阶层、都市白领、青年学生的强烈追捧。“小女人散文”有别于传统的文学散文,它篇幅短小且带有故事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浪漫的小资情调,在文学消费方式商品化的影响下,扩大了“小女人散文”的社会影响力。
目前,关于什么是“小女人散文”,学术界看法不一。笔者整理前人观点,总结出关于“小女人散文”涵义的主要观点:
1、“小女人散文”=小+女人散文
2、“小女人散文”=小女人+散文
3、“小女人散文”=小+女人+散文
4、“小女人散文”=女人+小散文。[1]
作者王干赞同第四种看法,他认为“小女人散文”归根到底是小散文,其文学成就无法与“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相比,这一文学形态只是当代女性对都市生活发出的杂感。但是,有部分评论家认可“小女人散文”的文学成就,认为女性作者们为读者展示了都市女性的生活状态,真实地描写了女性的内心感受。笔者认为“小女人散文”的内涵应该是“小女人”们创作的小散文,文章始终围绕着“小”来表现文学内涵。而关于“小女人”的涵义,黄爱东西的独特见解,能帮助本文更好地研究女性世界中的“小女人”形象:
小女人者,那意思大概和小市民差不多。可是谁是大市民?也许荣誉市民可以算。一直觉得做个乡下小女人很好,像江南小调,中国道这么浓,婉转清淡。都市里的小女人,多念几年书,一样柴米夫妻,却面临太多诱惑刺激,又怕和时代脱节,又追求现代品,悲天悯人地替不读金庸古龙和《红楼梦》的人惋惜。真真是四不像。
不像就不像好了,渐渐繁华起来的都市,多么的熙熙攘攘,身历其间,真是觉得热闹刺激。谁要平淡如水?小女人者,爱热闹,爱是非,爱嘴八舌,爱说短长,快乐无比。 [2]
简单地讲,本文所指的“小女人”主要是经济上独立、文化修养较高、情感丰富而细腻、具有小资情调的当代都市女性。所以,“小女人散文”就是指发表在杂志、报纸期刊上的包含生活琐碎的小散文,字数大都在千字以内,语言朴实、纤巧,蕴含生活哲理,风格上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品文。正确理解“小女人散文”的涵义,要结合它的风格和特点,从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小资情调方面来详细研究“小女子散文”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女人散文”以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小资情调在“小女人散文”的推动下进入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充分体现了“小女子散文”的文学成就。
(二)小资情调的界定
研究“小女人散文”的小资情调,笔者认为有必要了解下小资及小资情调的涵义,同时认识到“小女人散文”同小资情调的具体联系。“小资”一词,最早是“小资产阶级”(petty-bourgeois)的简称,指“那些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社会集团,他们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和财产,一般不剥削别人,主要靠自己劳动为生,包括中农、手工业者、小商人、自由职业者等,是处于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阶层。政治上的摇摆性、软弱性和不彻底性,温情脉脉和多愁善感,不切实际和空想,感伤忧郁、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等是小资产阶级的特点,因而在历史上备受批判。”[3]列宁曾批评小资产阶级“没有固定阶级特性,充满小贵族情绪”、“空话连篇,夸夸其谈”。[4]改革开放以来,“小资”在当下语境中已产生了变化,不再特指一种阶级,它已退去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并凸显出其文化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资在文化领域主要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追求生活情调及品位的人。“在我国,小资情调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如果从文化上找原因,二三十年代的唯美主义是小资情调产生的思想根源”[5],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小资情调逐渐成为一种追求优雅生活、向往贵族情调、表现怀旧情绪、创造浪漫气氛、具有孤独之感的精神格调。在“小女人散文”中,小资情调有着固定的生活及文化符号:“小女人”们喷“一生之水”香水、穿CK(Calvin Klein)服饰、吃“哈根达斯”冰淇淋、买“宜家”家具、提LV(Louis Vinton)皮包,喜欢阅读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张爱玲的作品,痴迷于古典音乐,如此等等。由此,具有小资情调的人和上文提到的“小女人”们在生活追求上有很多共通之处,解读小资情调在“小女人散文”中的内涵能够帮助笔者更好地研究“小女人散文”的文学成就。 论“小女人散文”的小资情调(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