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九章》中的屈原形象+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4-30 14:28来源:毕业论文
一、忠君爱国的志士形象 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可以说贯穿了其一生,也是其为人处世的准则,同时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基石,而屈原的爱国形象也成为后人


一、忠君爱国的志士形象
 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可以说贯穿了其一生,也是其为人处世的准则,同时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基石,而屈原的爱国形象也成为后人敬仰他的最主要的原因,后世的杜甫等人莫不效法屈原,以屈原作为自己的偶像。其《九章》中的各篇作品都是依据这个基本前提而写成的,字字句句中都倾泻了极为深沉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在《九章》中他塑造的忠君爱国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君王的赤诚两个方面。
(一)对祖国的热爱
《抽思》这篇文章是屈原被贬到汉北时所作,王夫之解释为:“抽绎,怀忧不释,长夜追思,忆往昔纳忠见逐之情,如下文所云,所谓抽绎旧事而思也”。 [4]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想向楚怀王表露心迹,借以期待楚王能够幡然醒悟,以免使楚国遭遇灭亡的命运。诗人由于担忧楚国而久久不能入睡,于是试图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思表达出来,借以表明自己的衷心。他的内心怀着深深的对楚国命运的担忧与热爱,其中也含着对郢都的深深的思念。在孟夏之夜本来是最短的,但是诗人由于思念祖国却感到短短一夜竟像一年那样漫长难耐,从汉北到郢都的路途非常遥远,但是在热切怀念故都的诗人那里,每天都要在梦中走上几遍。他丝毫不在乎道路的艰难,在星星与月光的陪伴下,诗人一心朝着故都的方向走去。从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楚国郢都的怀念之情,作为一个一心为国的忠臣,诗人虽然遭遇悲惨,但是仍然时时刻刻惦记着楚国的人民,担心他们的衣食冷暖。
最能表现屈原的热爱祖国的秉性的诗篇除了《抽思》以外,还有《橘颂》。在《橘颂》中他以橘树自喻,以橘树的“深固难徙”来象征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至死不愿离开国土的高大形象。诗人是楚国的贵族,诗人写橘树也是写自己,诗人在末尾强调自己愿意效仿橘树,把自己的一生交给楚国这片热土。
(二)对君王的赤诚
在屈原的眼中,爱国与忠君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同时,诗人在《惜诵》篇中表明了自己存君思国的志向,可谓感人至深。屈原由于政治生活上的不如意,因此他的诗作总是充满了忧愁、怨愤。此篇是屈原遭受谗言被群小所陷害,遭楚王疏远被罢官后所作的第一篇作品。朱熹说“此篇全用赋体,无他寄托,其言明切,最为易晓。而其言作忠造怨,遭馋畏罪之意,曲尽彼此之情状”, [5]他的这段话也就大体的概括了文章的主旨。诗作塑造了一个忠贞于君,却遭谗被疏,内心矛盾彷徨,但在悲愤中仍坚持自己理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在其中追述了自己自始至终衷心侍奉君王一心保卫国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然而却因此被奸佞小人所陷害,自己一心为国为民却不被国君信任,遭到国君的疏远,无故被远放的遭遇。作者不想离开却又迫于君命不得不离开,因此作者借此篇以表明心志,反复陈说自己忠君爱国之心。在文中“忠”“君”两字就多次出现:“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提到自己忠诚事君、先君后身、惟君无二心、亲君无他、思君至上,他所思所想的是君主,努力亲近的也是君主,他完全相信自己的君主,把自己的身心都托付给君主,认为君主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他总是先君而后身,把楚王看的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完全抛弃了个人得失,因此他在文中反复地表达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因此《惜诵》篇是最能表现屈原的忠君爱国形象的一篇作品。 《九章》中的屈原形象+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44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