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可以为羌族,特别是经济特别不发达的羌族地区能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经济利益。由于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山区,交通相对不便,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所以人们生活相对来说比较贫困。与此不同的是其具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以及相对完整的民俗资源,这对发展旅游业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羌族走出大山,把本民族的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同样的,也可以为封闭的大山带来很多新的变化。羌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很多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都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让外界对羌族及其民俗特色有更多和更深入的了解。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让羌族人民走出大山,了解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科技高速发展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大山里羌族人民的生活可以用与世隔绝来形容,正是由于这种封闭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民俗特色才能保护的如此完整,不受外来文化的入侵。而旅游开发却好比一个“重磅炸弹”,原本封闭的生活被改变了,在带来经济利益,生活水品提高的同时也会对本地文化带来不小的冲击。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把商业利益摆在第一位,而文化价值则被迫服从于商业利益。很多旅游开发的案例告诉我们,大面积的旅游开发和改造,往往会破坏当地的文化传统。这也是羌族地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所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二) 学术史回顾
对羌族民俗年节民俗与旅游开发的研究,通过我所查找的资料来看,主要会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方面是从羌族年节民俗独特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的研究视角出发。羌族年节民俗与其他很多旅游景点相比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羌族的历史、羌绣、羌族舞蹈及歌曲以及其村寨的建筑都可以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并且这些旅游资源都是其他民族和地区所没有的。
一方面是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下的羌族地区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我们对羌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说到底主要就是对民族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开发,也就是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独特的文化资源,如果因为旅游的过度开发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那真可谓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必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视角出发,对羌族地区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
还有一方面就是“5.12”地震后羌族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研究视角研究。在经历了“5.12”地震之后,羌族地区的灾后重建以及旅游开发引起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实现羌族地区特别是羌族年的旅游开发成为时下最棘手的问题。
从研究方法来看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史料翻阅、实地考察与文字记录相结合。很多学者在实地考察之前都会先充分了解羌族的历史以及各种传统民俗,以便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进行求证,从而体验羌族年的独特韵。他们往往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羌族村寨进行重点考察,特别是对羌族年的考察。羌族年是羌族最重要的节日,是羌族人民迎来新年的日子,在这一天羌族的很多民俗都得以体现:锅庄、祭拜、祈祷等等。学者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走访调查而记录下来。
第二种是图片或视频拍摄记录。有时候文字的记录总是没有图片或视频来的生动形象,所以有的学者就选择了用图片和拍摄来记录下羌族年的各个环节和点点滴滴。在图片旁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让人一目了然,更加生动形象。 羌族年节民俗与旅游开发调查研究(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