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中西方美学思想比较研究(2)

时间:2018-06-24 09:30来源:毕业论文
一、中西方美学的起源与发展 从有记载的资料看,西方有关美学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等所处的年代,他们在哲学思考之外,衍生出了关于


一、中西方美学的起源与发展
从有记载的资料看,西方有关美学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等所处的年代,他们在哲学思考之外,衍生出了关于“美”的看法。“美学”(“Aesthetica”)这一学科的诞生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同样是哲学家最先提出,德国人鲍姆加登发表了《美学》这一重要的美学著作,取“感性之学”的意思,用以和“理性之学”向对应,美学正式进入学科研究的阶段。
当今,“美学”所指的就是美的学问,从字面就可以理解。所以美学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美是什么?”“美有哪些范畴?”等都是美学研究的课题。
“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属于对“美”的认知,也涉及到怎样定义“美”,还关系到“美”的存在形态是什么样的。关于认知,创立美学这一学科的鲍姆加登提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感性认知,一个是理性认知,前者相对于后者要低级许多,关于前者的研究属于美学的范畴,关于后者的研究属于逻辑的范畴。美与丑的区别在于使得感性认知变得完善即是美,反之使得感性的认知变得不完善即是丑。鲍姆加登将“美学”有别于“理性学科”而提出“感性之学”,却依然脱离不了将美学视为认识的对象,故“美学”虽然在十八世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却是基于认识论的观点提出的。同时,在十八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我们其实是无法认识“物自身”的观点,因此,“美”若为主题所认识的对象,我们其实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们只能分析主体有哪些能力去感受美,也就是从美感的经验中去问美是什么。另外,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则是从存有学的观点提出有关于艺术与美感的看法,认为美感经验并非主观上对事物好坏的感觉,而是真理来临,油然而生之情。海德格尔从存有的角度分析美,是对传统美学认知的批判,认为美是真理在展示在世人面前时所表现的内容,对真理的表达即是美。
中国传统美学是建立在非常主观的个人评价和感悟等基础上的,所以中国古代美学几乎没有规范的探讨美的范畴,也没有严格的论述方法,故而也不可能诞生完整成体系的美学著作。中国美学来源于文人墨客们品诗论画之间,散落在各种随笔及杂论之中,而且以主观意会为主,需要读者自己品读。由于中国美学是建立在具体的诗歌、图画和音乐上的,故而它是非常形象的,也具有更强的立体感,故而形成了中国美学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的特点。此外,构成中国美学组成部分的诗歌画作及音乐评论家们一般有着独有的艺术观点,个人的审美取向也不同,故而形成了非常多的美学视角。
作为经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以实用为目的,不讲究逻辑的合理和完整,更加注重实践性,而且非常强调审美的经验性,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发现美的规律。所以中国传统美学不注重清晰的边界和内涵,表面上看非常的随意、含糊,所使用的描述方式也让人难以准确把握,例如实用频繁的“韵”“神”“气”“势”等字样,都没有清楚的含义。这样的美学认知方法造成中国传统美学不通过推断和辨析来发现美,而是完全凭借审美者的直观感受,进而营造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神秘意境。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美学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的追捧,以梁启超、蔡元培、王国文等为代表的近现代文人成为中国美学的启蒙者,他们对美学的理解深受西方哲学家叔本华、黑格尔和康德等思想的影响,力图通过美学启迪国人,达到开民智,强国家的目的。例如,梁启超强调艺术能够改造社会,通过培养审美的品,进而实现从情感上进行教育的功能。蔡元培则寄希望于通过美学来取代宗教,通过美学来改造人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王国文在文学创作中强调境界之美,融入了悲观哲学的理念。这些思想已经让中国美学散发出崭新的价值和理想观念,是中国美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萌芽。 中西方美学思想比较研究(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82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