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研究(5)

时间:2017-01-05 09:38来源:毕业论文
(二)掺融佛家的悲悯情怀 读者在阅读他的文章时,可以感受到文中那掺融着的佛家悲悯情怀。这是同时代其他散文大家所没有的。佛教讲究真善美,明


(二)掺融佛家的悲悯情怀
读者在阅读他的文章时,可以感受到文中那掺融着的佛家悲悯情怀。这是同时代其他散文大家所没有的。佛教讲究真善美,明性见心,丰子恺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深感时局动乱,个人渺小,壮年时期一直都奔波在逃乱的路上,不可避免的沾染一些佛门的避世思想。这使得丰的部分文章有一些消极出世的意蕴含其中,但佛教对他更多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影响,如不妄杀生,真善,率真,真如本意,忍受苦难,热爱生活等。这些表现在散文中就是悲悯情怀和宝贵的健康善良的人性之美。
从少年时代,他就深受佛教影响。他父母信奉佛教,所以从小就对佛教耳濡目染。成年求学时,遇到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李叔同先生,李叔同先生在自己人生最美好的三十九岁时,毅然出家为僧,对他的触动极大,这也是他后来转信佛教,成为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李叔同先生出家为僧后,师徒俩依然保持往来,谈佛论道,这些都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他认为众生平等,面对社会不公时,他毫不留情的加以批判,对于劳苦大众,他深切的同情他们。像在《肉腿》一文中,对劳苦大众的描写“他们在运河边上驾水车,把水从运河踏到小河里,再在小河边上架水车,把水从小河踏到浜里,再在浜上架水车,把水从浜里踏进田里。‘洛洛洛’之声因为远近而分强弱数种,互相呼应着。”写到了田里的水来之不易,劳苦大众的幸苦,而后笔墨一转,以公款公文来作比喻,“这点水仿佛某种公款,经过许多人之手,送到国库时所剩无几了。又好比公文,由上司行到下司,费时很久,费力很多。”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农民辛苦劳作却收获甚少的同情,讽刺那些官僚作风严重,假公济私,盘剥私吞的当权者,深刻的揭露了社会黑暗。在文中他还对自己进行反思,看到大汗淋漓的劳动者,为自己抱怨天气炎热感到惭愧,表现他关心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在《旧上海》文中,描绘英租界的那些红布包头的印度路警,法租界头戴笠子的安南路警欺负黄包车夫,给黄包车夫吃‘外国火腿’和‘五枝雪茄烟’,就是踢一脚,一个耳光。流露出自己对蛮横的打人者的不满和对“最吃苦黄包车夫”的深切同情。
《车厢社会》一文更是以一个文人的良心,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对那些仗势欺人的人的不满。 “我看到这种车厢社会里的状态,觉得可惊,又觉得可笑,可悲。可惊者,大家出同样的钱,购同样的票,明明是一律平等的乘客,为什么会演出这般不平等的状态?”对于那些为了占座将“乌龟壳”似的背朝向他人的人毫不留情的嘲讽,在他看来,占座位者不惜装腔作势,语言欺骗,谋得一时舒服,最后不也是舍座位而去么?一切只是一场空而已。而对于那些和平谦虚的乘客则感到可惜和同情,同样是人,同样有票,却要受到占座者的欺压,只能坐在包袱上,这些都体现了丰子恺悲悯情怀。
结语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贯穿了半个世纪,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经历变化,他的作品风格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议论逐渐减少,文字更加雍容,但是他散文的艺术特色却是一直保持着。当今我们散文研究和创作逐渐步入一个发展缓慢的时代,各种无病呻吟,故作深沉的作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研究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就显得尤有意义。希望我们在阅读他的犹如“一片片含蓄着人间情落英”的散文时,能深入理解这个艺术家的心,得到其散文的精髓。 论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研究(5):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8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