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及研究者对“伊人”进行过研究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读说法:
1.隐喻周礼。《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2] “伊人”在这里被隐喻为周礼。《蒹葭》一诗,目的在于劝说秦襄公遵循周礼,行礼乐文化,使社会安定,以巩固统治秩序。全诗是说秦不遵周礼,就会“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遵周礼,就会“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2.指隐居的贤人。姚际恒认为《蒹葭》是 “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13]崔述从此说。明代朱善在《诗解颐》中说:“所谓伊人则必指贤人之肥遯者。”[14]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惜招隐难致也。”[15]
3.指恋人。余冠英、高亨等认为是爱情诗。吕恢文先生在《诗经国风今译》中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16]杨任之在《诗经今译今注》中说:“所谓‘伊人’,正是指追求的恋人”。[17]都认为诗中的“伊人”是主人公的心上人。
4.是女子。闻一多认为是“男词”。即“伊人”是一女子。胡国强、胡连生注也认为伊人是女子[8]。祝敏彻版《诗经译注》“这是一首情歌,抒发了对怀念女子可望而不可即的苦闷。”[9]同样也认为是男词,“伊人”是女子。
5.是青年学子。王妍、薛金东认为“诗人是位待字闺中的女子,不期偶遇被水环绕的宫中一位青年学子期盼能见上一面”[12]即“伊人”是一位青年学子。
6.指祭河神的少女。郑玄《笺》云:“伊当作繄。”康殷进一步提出,“繄”和“医”都从“殹”,声同,故字亦可借。所以,“伊人”即医生。上古巫、医不分,医即巫,巫则为女性。龚文英就认为《蒹葭》一诗写的是一种古老的陋俗---以女祭河,是一首写实诗。[18]而诗中的“伊人”指的就是用于祭河神的少女。如果真如“伊人”即用于祭河的少女,那么主人公在岸边不停追逐,这说法也说得过去。
7.指理想的化身。林兴宅《古诗探秘三题》认为《蒹葭》所表现的思恋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的象征。在《蒹葭》中,主人公不顾时间的推移以及空间的阻隔,执着追求“伊人”。这与现实中执着追求理想的状态极为相近。所以,“伊人”是象征理想的,可以看成理想的化身。[19]
8.阙疑说。宋代朱熹“不知其何所指也”[20]。他指出不能确定“伊人”究竟指代的是什么,要将“伊人”放回诗中,不能牵强地将某一种具体的意义赋予它。这样只会破坏诗原本的意义和意境。王照圆、程俊英、蒋见元等人从其说。
在此我赞同“伊人”是青年学子之说,“伊人”当为一位贵族青年学子,而作者则是一位女子。全诗表达了女子对这位男子的爱慕和思恋之情。
不管诗人在诗中追求的是什么,是“水”阻挡了诗人追求的道路。这里“水”是一种意象。具体地说,是距离,是障碍。“水”及其意象意义在《诗经》中被广泛运用。譬如在《关雎》、《氓》等诗中都有“水”的痕迹,而诗中思恋的男女往往都被水阻隔。这里蕴含着一种水文化,水也因此成为了诗中除男女主人公与感情外的另一重要角色。另外,刘毓庆先生在考察水的神话意象时发现“水”的意象与古代原始的婚姻制度密切相关。[12]也可以说水与原始的女性隔离制度有关。相传尧将女儿嫁给舜时,就将女儿置于水之畔测试舜的“礼”。这里“水”象征的是礼。它的作用是使女子恪守妇道,不敢越雷池半步。与男性相比,水作为距离意象对女性所产生的束缚作用要远远超过男性。并且,在古代社会,“礼”作为社会上的行为道德准则,反映在女性,主要的就是限制和束缚她们的自由,反映在男性就弱化了不少。王妍、薛金东《<诗经•蒹葭>主题及“伊人”之初探》对此有详说。所以,诗的主人公更可能是女子,“伊人”则更可能是男性。 论《诗•秦风•蒹葭》的时代性(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