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西游记》中沙僧形象的独特性(2)

时间:2018-09-07 19:56来源:毕业论文
明初杨讷的杂剧《西游记》里,沙漠变成了弱水沙河,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深沙神也相应地变成了弱水怪。经过两百年左右的演变,他成了唐僧的一


明初杨讷的杂剧《西游记》里,沙漠变成了弱水沙河,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深沙神也相应地变成了弱水怪。经过两百年左右的演变,他成了唐僧的一个徒弟,加入了取经行列,不过描写他的单独活动不多。值得注意的是,杂剧中交待了沙和尚的前世今生。他本是侍立在玉皇大帝身旁的卷帘大将军,因为犯了带酒思凡的罪过被贬入尘寰,以推沙为惩。
明代中叶吴承恩的章回体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弱水沙河变成了流沙河,弱水怪演变成了沙和尚。沙僧的性格形象已经趋于完整,他的人性、社会性逐渐增强,小说强调了他虔诚执着、勤劳本分的美德。他的罪过由“带酒思凡”这种有意识的行为,改成了“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这种无意识的罪过;并且刑罚也大大加重了,由“推沙受罪”变成“七日一次,飞剑穿胸肋百余下”;由吃人恶魔变为了“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2] 作者用充满同情和爱怜的笔触,赞美了一个平凡人的善良与平庸。当然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性格、行为前后不统一的情况,比如描写他在流沙河时期的凶神恶煞的性格较多,还有在他和猪八戒的挑担关系上出现了不一致。但是沙僧的形象描写还是比较成功的,他虽比不上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但也没有猪八戒的一身贪欲,他勤勤恳恳地做着默默无闻却又必不可少的事情。
总之,这些演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头顶上都有一个“沙”字。沙僧形象的演变根本上取决于《西游记》主题的演变,从强调与大自然的蛮力斗争转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折射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二、沙僧的出身地位及背景
沙僧本是个普通的人,通过修行得道成仙,被玉皇大帝封为殿前卷帘大将军,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失误——“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而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凡界。到流沙河之后沦落为一个水妖,吃苦受罪,并常有吃人怪举。然而“卷帘大将”是个什么职位呢?官阶如何?具体做什么?其实这个官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在书面文字中,它最先出现于《新五代史》中,“时昶方就学,命昭远给事左右。昶立,以为卷帘使”。《明史》中也曾有过记载,“卷帘将军,二人立于帘前,东西向”。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卷帘将军的职位较低,专门负责卷帘、下帘的工作,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开门、关门的侍从或者保安,地位不高。正因为如此,他只不过打碎了一个玻璃盏而已,却要遭受那么大的惩罚。后来和师兄一起途经五庄观,有幸看见了人参果,道出“见便曾见,却未曾吃”的心酸感慨,这都是由他低下的地位所导致的。
沙僧姓沙,是观音菩萨在流沙河劝他向善皈依佛门的时候“指沙为姓”而得来的,还给他取了一个法名叫做“悟净”。“三藏见他行礼,有些和尚家风”,因此又叫他“沙和尚”。之后他做了唐僧的三徒弟,在取经路上和两位师兄一起保护师父,沿途伸张正义、斩妖除魔、惩恶扬善。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赐封为金身罗汉菩萨。
沙僧的相貌也极为丑陋,小说中一直都用“晦气色脸者”来指代他。所谓“晦气”,倒霉者也。在小说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中,沙僧此时还是一个吃人水怪,书中这样描写他:“水里跳出一个妖怪来,极其丑陋。他长得:黑不黑,青不青,晦气色脸;短不短,长不长,赤足筋躯。目光闪烁,好比灶底双灯;嘴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2]由此可见他丑陋异常。 论《西游记》中沙僧形象的独特性(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25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