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泰帝时期的皇权矛盾看夺门之变发生的原因一、选题意义土木之变、夺门之变一直都是明史研究者的热门所选。目前对于土木之变的研究已经十分细致,学者们对于其经过、结果以及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明英宗目前学界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对于贯穿这段历史的另一位人物——景泰帝的研究相对较少,故而作者从景泰帝这一视角出发进行研究,以期更加全面地分析夺门之变发生的原因。28189
本文将重点放在景泰帝登上皇位后如何遭受来自孙太后以及群臣两方面力量威胁的分析。夺门之变的发生在于皇权内部矛盾重重,在于作为皇权的代表——景泰帝无法正确处理对上和对下的矛盾,最终导致英宗复辟,自己下位的结局。
二、学术回顾
学界对于景泰帝的研究目前尚无相关专著,但在一些研究明史的著作中多有涉及。如孟森《明史讲义》第二编第三章“夺门”中的第一节“正统初政”;第二节“土木之变”;第三节“景泰即位后之守御”;第四节“景泰在位日之功过”;第五节“夺门”;这几个章节对于我们研究景泰帝很有帮助。另外白新良、王琳、杨效雷所著《正统帝•景泰帝》(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 年版),这本书当中对景泰帝的一生做了中肯的论述,但是其立论还是没有突破以前史家的论述,认为景泰帝之失在于““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明史》卷十一《景帝本纪》)。此外《剑桥明代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一书第五章《正统、景泰和天顺统治时期,1436——1464 年》中,对这场南宫复辟作了简单的叙述和评论,认为这是一次由对景泰帝不满的派系所发动的“引起大量牟取私利和追求官职的政治私利主义的行动”。其他还有相关的论述,但是其论述未超过《明史》、《明史纪事本末》以及谈迁《国傕》的相关论述。
论文方面,有王玉祥《论明代中叶的皇权之争》(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 4 期)一文认为,明中叶英宗与景帝之间的皇权之争,是以“最高统治权的分散为其存在条件的”,文章还指出政变的发动者是一群具有赌博心理的人,他们发动政变完全是为了功赏。刘秀兰《论明景帝与于谦的历史悲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3期)一文从思想的角度入手,认为在明代“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巨大影响下,英宗更容易受到认可,此制度并在思想上束缚着景帝和于谦,使他们很难阻止这场悲剧。尹选波《试论景泰帝朱祁钰》(明史研究第 3 辑,1993 年)一文对景泰帝在景泰年间的行为作了肯定的评价,但也指出因在对待太上皇及皇太子的问题上出现了失误,导致了景泰帝最终的悲剧。
本文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从土木之变到夺门之变这八年时间里围绕景泰帝所展开的一系列矛盾的探讨,多角度地分析夺门之变发生前各方势力的斗争状态,力求更准确得看待夺门之变发生的原因。毕业论文
三、框架结构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前人对景泰帝、土木之变、夺门之变的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研究方法,确立本文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自土木之变后景泰帝所面临的各方矛盾。对上,孙太后作为明英宗的母亲,不管是在明英宗“北狩”时期还是幽禁南宫阶段,都给予明英宗最大帮助,为英宗复辟提供助力,成为景泰帝皇权的威胁之一;对下,固守伦理观念的士大夫一直都以英宗为正统,与极力加强皇权的景泰帝争锋相对。景泰帝的辅政大臣于谦由于个性刚直,在官场得罪石亨、徐有贞等人,从而进一步把景泰帝推向群臣的背立面。 从景泰帝时期的皇权矛盾看夺门之变发生的原因: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