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陈嘉上的电影《画皮I》与原著的比较研究(4)

时间:2017-01-18 12:59来源:毕业论文
最后,从戏剧手法的运用上来说,在原著《画皮》中,没有设置过多的悬念,平铺直叙,顺理成章,这样的小说拍成电影,观赏性不会太大。 一部好的电


    最后,从戏剧手法的运用上来说,在原著《画皮》中,没有设置过多的悬念,平铺直叙,顺理成章,这样的小说拍成电影,观赏性不会太大。
    一部好的电影靠什么来吸引观众,并且让观众同影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答案就是:戏剧手法的运用。在电影《画皮》中,陈嘉上导演通过运用设置悬念、情节的突转、设置矛盾从而加剧冲突等手法不断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谓悬念,就是兴趣之不断地向前紧张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10]也就是观影者在看电影时的心理体验。在电影中,佩蓉发现小唯非人类是悬念的开始。当佩蓉发现小唯是妖后,佩蓉会有怎样的行动,此时的小唯又会有哪些反行动来组织佩蓉发现真相。这些都是观影者迫切想知道的。随着影片的进展,真相也被一一揭晓。在情节的突转方面,结尾部分最为出彩。佩蓉最终发现了小唯是妖,并非人类。但是小唯还是威胁佩蓉喝下了毒药。影片进行到这里,观众不禁要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突转和发现是情节的两个要素。”[12]当百姓都认为佩蓉是妖怪,一切有利因素都指向小唯的时候,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12]王生哀求小唯救自己的妻子,小唯受到感化,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成就众人,也就证明了佩蓉的清白。随着影片的结束,观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定。在矛盾冲突方面,电影的开展主要归于两个推动力:一个是小唯因为爱王生,不择手段地想要得到王生;另一个是佩蓉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庭而做出的努力。这两个推动力的根源都是因为佩蓉和小唯都深爱着王生。“在戏剧里,具体的心情总是发展成为动机或推动力,通过意志达到动作。”[11]并且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最终相互碰撞,产生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剧情。陈嘉上导演“设身处地地用一位正在第一次目睹戏剧在自己眼前展开的观众的目光来看问题。”[13]抓住了观众的心理需要,不断地设置悬念,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影片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最终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在当今这个消费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也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艺术气息和审美体验。”[14]所以要想拍出让观众满意的作品,满足观影者的视觉体验和心理需要,电影在故事情节上必须做出改变。而电影《画皮》正是迎合了观众的这种需求,才获得了成功。
    三、人物形象的变化:从平面单一到立体丰满
    原著小说《画皮》寥寥千言,平铺直叙。王生、陈氏、女鬼的形象遥远而模糊。正是这种简单的故事为陈嘉上导演电影的改编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陈嘉上导演的创作下,王生、佩蓉、小唯这些鲜明又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横空出世,立体而丰满。
    小说中的王生是个胆小、懦弱的书生,因荒淫好色招致女鬼上门。对于这个形象,蒲松龄是持批判态度的,这一点我们从小说的结尾就可以看出。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一个风流倜傥的将军比一个落魄的书生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所以,陈嘉上导演就把王生这个形象设置成一个武将。在战场上,他骁勇善战,不畏强敌;在工作中,他抓不到凶手,于是放下面子,挽留前都尉庞勇留下来帮他。从这两点看,这个人物就比原著小说丰满。王生形象的立体完善在这段三角恋爱中体现得最为彻底。他与妻子本来是相亲相爱的,但平静的生活被狐妖小唯打破。王生被小唯迷惑,也确确实实产生了爱情。但是作为一个有家室的人,他还是摆脱不了道德的束缚。他在灵魂与肉体之间徘徊,在道德与情欲之间挣扎,他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而存在。王生这个人物的设置也对现代的婚姻与爱情提出了拷问,发人深省。 陈嘉上的电影《画皮I》与原著的比较研究(4):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4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