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较于电影而言,更加充实这一人物形象。白嘉轩在电影的形象塑造中,反而冲淡了他作为全书主人公的存在价值,降低了主线的地位。影片在以下方面都没有刻画出来白嘉轩的不同形象。
首先影片忽略了白嘉轩青年时期的生命历程,倒是小说花了比较多的篇幅来描述。小说开篇就引用一句“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 。以此来揭开我们认识白嘉轩的神秘面纱。把前751个女人的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奠定了主人公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更为以后小说中人物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做了有力的铺垫。青年时期的白嘉轩不再仅是儒家文化的领袖,他反而有很多缺点的暴露。他为达目的曾经自导自演一场戏,为求人财兴旺,将鹿子霖家的坡地换成自己的,为此不惜背上败家的罪名,先是卖地为娶亲,然后是换地为面子。尽管他深知鸦片的危害,更厌恶吸食鸦片的人,但为了牟取暴利,他更是成为白鹿原第一个种植鸦片的人。这种人格的两面性正是暗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与劣。再者,白嘉轩自尊自傲又好面子,他不想低鹿子霖一等,当得知鹿子霖的大儿子兆鹏娶的是冷大小姐时,便不同意大儿子孝文娶冷先生的二女儿;何县长对他说的一些涉及新名词的话语,他即使不懂也不好意思询问,只是一装懂;后来他还曾经对着妻子仙草说:“你给白家立了功,白家几辈都是单蹦儿,我有三个娃子了,鹿子霖……俩” 。这些都暴露了白嘉轩自身的局限性,都是电影没有写到的,缺少了这些反而使得白嘉轩没有那么真实了。
其次,影片塑造的白嘉轩缺少了眼泪的洗礼,更多的是钢铁般屹立不倒的存在,反而没有小说描写得那般动人。小说中的白嘉轩从年轻时候的幼稚懦弱到后来成长成熟,成为封建大家长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也忍受了很多,但却没哭过几次,仅有的几次也是在面对亲爱的家人离世时,因难掩伤痛而落泪。他可以忍受自己身心的痛苦,可以承受巨大的重压,但却会因为儿子孝文的丑事而彻底崩溃虚脱,小说展现白嘉轩这样脆弱的一面更是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更加真实,也从侧面把他光明磊落、正直仁厚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高大。就如他自己说的“我一生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凡是怕人知道的事就不该做,该做的就不怕人知道” 。他说到做到,即使面对家丑也毫不隐瞒,处事公正。影片没有写明这些,因此稍觉单调。
最后,小说多于电影升华了白嘉轩的形象。当黑娃面临危险时,白嘉轩忘记了自己曾被打折的腰杆,忘记了难熬的苦痛,毅然去救他。面对鹿子霖曾经对他的陷害,他也泰然处之,以德报怨,不会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小人。这样一个拥有宽广胸怀的人,在那样的时代,让我觉得他也有他的可爱之处。这也是电影没有叙述完整的缺憾之处。
(二)田小娥
田小娥是影片《白鹿原》唯一描述的女性,也是结局交代最清楚的一个人。电影过分强调这一名女性的重要性,使得电影故事的发生多是围绕田小娥,她反而成了电影的灵魂人物,甚至有人认为电影名可以改为《田小娥传》了,可见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主次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电影从黑娃出门割麦熬活结识小娥,较为简单地描述了小娥勾引黑娃以及黑娃与小娥偷情最后被捉的场景,以这样的方法揭示了这一段不伦的关系。相较于其他人物,田小娥的形象在电影中的还原度最高,但是电影却疏忽在没有展现田小娥被鹿三杀害后借鹿三身体还魂,向大家控诉不公,其实更准确地是向社会控诉黑暗的场景,忽略了田小娥身体里那一份反抗决绝的精神,这是电影最大的败笔。在整个小说的行文中,这一幕反而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我认为这更是全文在塑造田小娥这一形象最成功的一笔。通过这一幕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控诉中往前溯源,以更全面客观的角度来评判田小娥这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性角色。 论《白鹿原》小说与电影之差异(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