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2)

时间:2019-04-20 22:58来源:毕业论文
二、鲁迅作品叙事上的复调性 作为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常重大的,鲁迅作为中国文学的先行大家,这篇小


二、鲁迅作品叙事上的复调性
    作为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常重大的,鲁迅作为中国文学的先行大家,这篇小说里充分体现其高超的文学水平。作为复调小说,文章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虚实结合、心理描写、象征和暗示等手法形象地塑造了狂人这一形象,狂人作为反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大家族制度的循环启蒙者,他敢于反抗传统,如“古久”、“陈年流水簿子”等等,都是对于封建旧思想旧制度的反抗与蔑视,同时狂人又善于思考、懂研究,勤动手动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狂人的狂,并不是一种类似于精神病患者的狂,而是一种实际上的清醒。“面对封闭的社会、麻木的中国人,狂人更是一个反抗者,但是在反抗的同时,他受到了不同层面上所给予的压力,于是狂人开始思考为什么这种方法行不通,于是发出所谓的呐喊,这是一种由非人到人的民族精神上觉悟,狂人对于未来充满着执着的希望性,并忧虑整个民族和文化,作为时代的叛逆者,反传统精神的文化革命者和自我反省者,狂人的思想和精神是超前的,同时,狂人又是一个自我反省者,他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社会上的人都是一种不同角度的思考,而超前的斗士在强大的封建腐朽的社会制度下败下阵来,最后能做的只有发出一声呐喊,那就是救救孩子”[2]。
    《孔乙己》里的主人公孔乙己又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人物形象。孔乙己的命运是值得人同情和可怜的,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而走向没落的人生,而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作为一个文化人,孔乙已屈服于现实,不能够自食其力,甚至好吃懒做,又有着迂腐、麻木的性格,但在孔乙己身上我们又能看到其强烈的自尊心,面对羞辱,孔乙己也是会觉得赧然,通过孔乙己周围的人,不难发现在迂腐的封建等级制度下,人的极端自私和麻木冷酷的内心。鲁迅在作品中同样地运用了复调性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叙写孔乙己去酒店赊账的经历以及众人对他的议论和评价,运用反复强调的手法将孔乙己的形象予以突出,故事情节之间存在着重复,并且增强了文本的表达作用。
孔乙己和阿Q两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是鲁迅作品中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除了文本之内的复调性之外,在鲁迅的作品中,还存在着跨文本的复调性。如在《孤独者》中的主人公魏连殳,当他最后走投无路时,出现了一个小孩子对着魏连殳喊“杀”,同样相似的情节还出现在鲁迅的散文集《野草》中,作品《颓败线的颤动》中的母亲,面对着儿女的遗弃时,小孙子同样拿着草对她喊“杀”,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25年,一个在6月,一个在10月,这种经典的情节的出现,都表现了故事主人公在遭遇了社会的背叛、亲人的抛弃之后的悲惨境地,跨文本之间的复调性,增强了作品总主题上的感染力,相似情节的重复,更能突出鲁迅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整体思想[3]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24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