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童年化”的创作目的
中国现代文学初始,就有鲁迅以儿童视角写作的《故乡》、《社戏》等作品,三四十年代又有萧红的《呼兰河传》、萧乾的《篱下》、端木蕻良的《初吻》、骆宾基的《幼年》、《少年》、老舍的《月芽》、丰子恺的《华赡的日记》、冰心的《分》等作品。[1]许多作者尝试用儿童视角写小说,切入点不同,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也不尽相同。童年记忆小说,大多含有自传体回忆录。这类作品往往以第一人称叙事,回顾主人公的自我经验和自我成长过程,这类作品往往贴近童年生活,深入儿童心灵深处,或关照当下生存环境,或者表达作者对童年、故乡的怀念,对乌托邦精神的向往等。[1]而萧红的《小城三月》作品,正是如此,以一个小女孩的第一视角叙述了翠姨的故事。儿童的世界完全是干净纯粹的,大自然在儿童眼里是五彩斑斓的,儿童具有奇思妙想的想象力。小说视角的定位不同当然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带给读者的阅读启发也是不一样的。儿童的眼光是一种接近原始的本能的状态,不加任何修饰的干净的。这样的纯净的儿童视角,更直接地表露作者的写作目的。萧红用“我”这样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有利于在故事中加入自己的成分,而不会容易被世人所发现。“我”的语言行为思文动作心理都是儿童心性,我不理解翠姨的爱情,但也很喜欢翠姨。有人说,萧红是用童眼看世界看得最真切的人。人总是越长大就越不想长大,孩子们总想快点变大人,大人们却是羡慕孩子们的童稚无忧。可以说萧红本身就童心未泯,想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她擅长用儿童视角写作。她本就率真自然,也是用孩子般的眸子去观察去认识,期望世界都是有爱的,美好的。在读《小城三月》等作品的时候,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位天真童稚的女孩在向我们诉说着故事,清新自然,扑面而来的是一颗童心。萧红准确地把握住了儿童观察、感受、讲述世界的方法,并能用细腻的文字表现出来。[2]儿童眼中的世界是最真实的,正如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衣》中的唯一说出真相的孩子一样,勇敢无畏惧,敢于呼喊大人们不敢说的话,萧红用孩子质朴的笔触才能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一切,像孩子般勇敢去说,更加直接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儿童叙述使内容上富有童趣,新鲜自然,活泼稚气,使本该索然无的故事变得更加合理,更加充满生气,趣无穷。
二、萧红的自我呈现
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更要注意不能忽视了作品作者本身。因为写文的作者自身的生活条件、个性特征、接触的人和事等等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她的思文方式与写作倾向,所以不能忽视小说的叙事视角以及在这个叙事视角背后的隐含成分,大多是作者本身的体现。
而在萧红的《小城三月》中,也向我们透露了许多作者自我呈现。
(一)悲剧人生投影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是一位多产高质的作家,是一位令人羡慕的文学作家,可才女萧红的一生并不是那么平坦,较为悲惨的她,有着痛苦挣扎斗争的传奇的一生,也是令人叹息的一生。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她逃离了家庭的压迫,后遇人不淑,身怀有孕却惨遭抛弃,生活困窘被迫写文向报刊杂志投稿已补给家用。在此期间,遇到了萧军,也在萧军的影响之下走上了写文这条路。两人生活工作都比较顺利的时候,命运是时候敲了一击。萧军的大男子主义认为萧红虽然有才但不及自己,甚至只是自己的陪衬罢了,并不是世人所说的那样,自己的才华不如萧红。这样的思想矛盾,也使自己对待萧红的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两个人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化,这给本身就是敏感女性的萧红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从而也给她的写作情绪造成了影响。也许是他不适合自己吧,命运总是这样捉弄人,不得良人也是自古女性的可悲之处。 从童年视角看萧红《小城三月》中的自我呈现(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