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试论古顿国的历史变迁+文献综述(3)

时间:2017-02-27 14:22来源:毕业论文
顿国史实记载最先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4]对此


顿国史实记载最先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4]对此,杨伯峻先生解释说:“顿,国名,姬姓,即今河南省项城县稍西之南顿故城。”[4]顾栋高先生认为:“顿国本在今县北三十里,顿子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南徙,故曰南顿。”[5]此年,楚人所城之“顿”已不是顿国原来的都城,而是所迁新城即南顿城,也就是今天项城市附近的南顿镇。
从《左传》记载的史实来看,楚人伐陈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惩罚陈人背叛楚国而“贰于宋”,另一方面也是为帮助顿国向陈国示强。结果是楚人不仅取得了陈国东境的焦、夷两城,同时又帮助顿国在都城南部另建了一座都城,使顿人摆脱陈人的威胁。所以,依据史料我们认为,顿国南迁至项城的时间当在鲁僖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637年。两年之后(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6]对此,杜预注曰:“顿子迫于陈而出奔楚,故楚围陈以纳顿子。”[7]杨伯峻说:“楚于二十三年城顿,或为今年纳顿子与此。高士奇《地名考略》谓顿子南徙在此年,亦无确证。”[4]实际上,顿国已于公元前637年南迁到了南顿。由于受陈人所逼迫,顿子奔楚而求援。为了能使顿子回到顿国,鲁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楚人重新以军队护送顿子回到南顿,顿国复国。陈人虽然表面上归附于楚,但又经常在中原诸侯和楚国势力之间徘徊,而此时的顿国就成了陈人缓和与楚人正面冲突的屏障。楚人也以顿国人为监视和牵制陈人的一个重要力量。正是依靠楚人的保护,弱小的顿国才得以在混乱的诸侯争霸中生存。
三、古顿国沦为楚国附庸
顿国在复国之后就完全沦为了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69年夏,楚人在进攻陈国的同时,命顿国伺机攻打陈国。陈国人以此为借口包围了顿国。《左传•襄公四年》载“楚人使顿间陈而侵伐之,故陈人围顿。”
至春秋后期,随着楚人的势力发展,逐渐深入到淮河中游地区,危及到吴国人的利益,进而和吴国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因此吴、楚之间不断的征战。作为楚之盟国的陈、蔡、许、滕、胡、沈等淮河间的诸多小国,也与楚人一起加入了吴楚之战,当然顿国也不例外。公元前538年至公元前506年的三十余年间,顿国多次追随楚国参加伐吴之战。《左传•昭公四年》载:“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最终顿国由于不堪楚人无限度的驱使,也或因顿国本为中原姬姓之国等原因,顿人于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参加了中原诸侯的大联盟,与其它诸侯国共谋攻伐楚国的策略以试图谋求独立的地位。据《左传•定公四年》记:“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五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虽顿国参加了这次侵伐楚国的战争,但是并未能改变其附庸楚国的地位。 试论古顿国的历史变迁+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47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