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汉治羌政策的研究。杨秀清《论东汉对羌族政策》一文, 就东汉的治羌族政策做了系统研究,归纳出751条:(1)设护羌校尉领护西羌;(2)依郡县体制以处降羌;(3)强制迁徙以分其势;(4)占据羌人生存空间,以逼群羌;(5)以夷制夷,坐收渔人之利;(6)对羌民起义残酷镇压。杨秀清认为这种政策的推行要为东汉的衰亡负责。高荣《论两汉对羌民族政策与东汉羌族起义》对两汉治羌政策做了总结和比较, 指出东汉政府在继承西汉对羌族地区的郡国属县与护羌校尉并行的双轨制统治的同时, 还实行了强制迁徙, 羌胡相攻、以夷伐夷的政策。高荣认为东汉一代羌族起义之所以连绵不断, 原因就在于东汉治羌政策是错误的。
关于金城本身的研究,有赵一匡《两汉时期的金城》认为,两汉时期这里的民族矛盾之所以如此突出与金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金城西南方是青藏高原, 西北方是蒙新高原, 都是适合游牧族活动的原野,它本身所在的黄土高原开始进入农牧皆宜的农耕地区。这种位置就决定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斗争、融合的必然性。
三、框架结构
第一部分:众羌内溃。
第二部分:金城周边羌人的活动。
第三部分:羌人的汉化。
第四部分:凉州武将集团的崛起。
四、主要观点
1.金城是两汉时期的重镇。从地理位置上看,金城地理位置重要是关中通往河西的咽喉要道。从战略意义上看,金城设立的目的就是要“隔绝羌胡”。从自然资源上看,金城附近有湟水、浩亹,这在西部干旱地区是不多见的,有了这两条河流的灌溉,使得金城屯田成为可能。
2.金城地区在东汉时期爆发的羌乱远多于西汉,其原因不仅是东汉国力弱于西汉,还有东汉治羌政策的失误,以及气候因素。
3.羌民族自身内部有许多种落,其种落内部的战争往往引起羌汉之间的冲突。
4.赵充国金城屯田固然有诸多利处,但屯田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汉人与羌人争夺有限的草场,为羌汉战争埋下了隐患。
5.从东汉金城地区的羌乱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民族事务的基层官员责任重大,其选拔一定要严格,因为他们行为的失当会引发民族冲突,最终酿成民族战争。
6.凉州武将群体的崛起对东汉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从军事上看,他们几乎是东汉末年,中央政府镇压黄巾大起义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然而他们却是一支骄横难制、尚勇而不知义的骄兵游勇,一旦失去束缚便大开杀戮难以控制。董卓进京后的大开杀戒以及董卓被刺后军队内部的火并即可说明。从政治上看,他们除了反对宦官专权之外,几乎没有政治主张。
五、资料准备
【1】《汉书•帝纪》
【2】《汉书•地理志》
【3】《后汉书•帝纪》
【4】《后汉书•郡国志》
【5】《后汉书•西羌传》
【6】王符:《潜夫论》
【7】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汉卷》
【8】王钟瀚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江应主编:《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10】马长寿遗著:《氐与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1】冉光荣等著:《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12】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3】曹旭东:《东汉初年西北边郡的省并与徙吏民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20卷第2辑
【14】王力、王希隆:《东汉时期羌族内迁探析》,《中国边疆史研究》,2007年第3期
【15】王伟:《东汉治羌政策之检讨》,《中国边疆史研究》,2008年第1期 东汉金城地区的羌乱及其影响(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