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静之境
庄子《天道》中写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1]虚静恬淡无为是天地固有的特质,是道和德的根本。虚空才能够清净,清净的心境才能活动,从而才能够自然自得。无所作为,方可以无所不为,方可以悠然自得。人们若能够无所作为和无所不为,才能够不被世俗的万物所羁绊,从而才能够长寿。庄子的虚静之境体现的是另一种奇特的“大美”境界。
虚静之境是人心理呈现的一种状态。就像徐复观先生所说:“庄子只是顺着在大动乱时代人生所受的桎梏。倒悬一样的痛苦,要求得到自由的解放求之于天上未来,而只能求之于自己的心。”[3]庄子的虚静之境,此时的虚静不再是虚无,而是一种虚己待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但是,世人应该如何走向虚静之境,感受另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大美”呢?“心斋”、“坐忘”、“见独”等,是帮助人们走向不同一般境界的方法。
何为“心斋”呢?庄子在《人间世》中答道:“虚者,心斋也。”[1]人们应该专心致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所有事物的变化。不用心听,要使用气。心只能够了解到现象,而耳朵只能听到声音。至于气,则要空虚接待万物。耳朵和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依赖的主要的器官,当人们过多依赖的话,就会被表象所迷惑,因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只有在空虚的状态下,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
庄子“大美”思想述评(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4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