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考恩(Michael Coawn)着重研究了霍尔顿既作为主人公又作为叙述者的特殊作用,以及霍尔顿如何努力控制观众和自己的讲述。
2.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要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人开始研究,而且研究的人极少。
周彦渝,邓颖玲在《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一人称叙事策略中讲到,在小说中作者使用第一人称,是霍尔顿在精神病医院对大夫做出的一种自叙,讲述他在去年圣诞节前所过的那段荒唐生活。霍尔顿既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小说的讲叙者,是小说戏剧化的代言人,以我的口吻,描述着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种写作视角有利于缩短感情距离,将自己眼中的世界,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通过他的心灵来认识世界,经历了他的悲欢离合,读者和叙述者心有灵犀的共鸣便油然而生了。
徐旭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策略和反英雄形象中认为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有限视觉的叙事模式,其叙述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引起叙述者的不可靠性,对读者理解和把握人物真实性格﹑不被误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从修辞效果来看,叙述者仿佛有意借第一人称叙述的主观性,通过暂时隐瞒事情真相来制造悬念,最终让读者去经受他自己已体验过的同
样的精神上的震惊,甚至是崩溃,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刘宇在探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风格说,小说是以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为背景,以正处于成长中的少年为视点描述他在身心变化过程中的迷惘与痛苦,展现出战争对于整个人类精神状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年们的深刻影响,在虚伪、堕落、迷茫的环境中的反叛精神得以彰显他们对于友爱、和谐的期待,在塞林格笔下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3.本文的构架
本论文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将探讨作者在小说中所使用的独特的叙事角度,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的完美结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让读者能够参与到小说意义的创造中来。
第二章将从主人公的语言行为以及内心刻画来揭示主人公的精神特质,谎话连篇、自我感觉良好、亦或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生活圈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其分裂的人格,塑造了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通过对这些的来论述其对叙事产生的影响。另外将会涉及到作者如何将自己置于小说中,形成一个隐含的叙事者的存在,并引导故事的发展,同时又让自己脱离于故事中的世界,以另外一重高超的眼光来展现这个时代的精神和困惑,指引读者的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三章则注重通过对小说中时间和地点两个要素的变换来揭示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同时也会综述塞林格是如何叙述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以及这部经典之作对于今日中国的现实意义。
4.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在其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致力于讨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叙事方面的艺术,纵观研究资料,笔者发现鲜少有人对其叙事技巧进行剖析,于是笔者搜集了一些资料,结合文本对小说的第一二人称叙事策略、小说中的不可靠叙事者以及小说的叙事时间和空间作了综合分析,希望能对学术界对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研究做出微弱的贡献。
第一章 小说中多重的叙事角度
在小说中,塞林格以第一人称为主体,以“我”的口吻讲述霍尔顿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内心的想法,让读者仿佛与主人公面对面的交流,粗鄙的气息和幼稚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霍尔顿反叛的精神特质。作者在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的基础上同时创造性地引入了第二人称叙述角度——“你”,让读者参与到故事的发展中来,能够间接地体验霍尔顿所体验的一切,从而了解到霍尔顿当时的心情,更利于读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艺术(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4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