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义和风英是水灾来时成为了夫妻。自打马槐把凤英送到赤阳岗并在全村人的帮助下完成两人的水上婚礼后,凤英就知道自己已经是春义的人了,她的命运从此就和这个男人紧紧相连了。风英和春义在逃荒过程中也历尽艰辛,先是到寻母口,后又辗转到洛阳,绕道流落到西安,在西安无法谋生,只好去黄龙山开荒一路的颠沛流离让春义这个朴实的年轻人对凤英有深深的愧疚。蜜月本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度过,但在当时那样灾难频繁的大背景下,凤英始终没有抱怨,她不在乎有多苦,只求他的男人能疼她,珍惜她。她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春义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这就是平凡的甜蜜,凤英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三从四德的思想。在生活艰辛难以为继时,凤英得知香油能充饥就用嘴含了口油,闹着玩时给春义。本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互相疼惜着一路走下去,不料他们的爱情却被大城市的生活冲淡了。激烈的竞争,生活的压力改变着凤英的思想,她也随着城市的开放放开了自己。在陈柱子的饭铺里,她用心领悟着经营之道。她学会了“来的都是客,要笑脸迎人。”她的聪明能干给她带来了好运,在城里的生活也如鱼得水。而春义则处处碰壁,他依旧用小农经济的思想作为衡量城市生活的准则。他甚至妄想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结果却处处碰壁。他不敢大声吆喝着卖菜,他认为这很丢人,更看不惯凤英在卖饭时满脸堆笑。“宁可黑脸求地,也不笑脸求人”,这是他的处事原则。他非常鄙视凤英的做法,认为她“假仁假义,对不起人”,这些无一不在为春义是一个老实巴交,思想落后,不求改变的人作例证。时代在进步而人的思想却停滞不前,最终两人分道扬镳,一段感情宣告结束。
二、亲情——原始精神与现实的对抗
亲情是温暖的,它关乎血缘。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描写了父女情,姐弟情,父子情,正是这一幅幅令人热泪盈眶的画面,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魂。
(一)海老清和爱爱、雁雁的父女情
海老清是赤阳岗的种地能人,他一辈子勤勤恳恳,视土地为自己的命根。海老清奉命出车差,爱爱心疼爹就准备一起去,但当老清发现崔副官图谋不轨时,毅然决定把爱爱留在家里。这是出于对女儿的保护,宁肯自己受累也不能亏待孩子。当他痛失自己心爱的牛时,这个已经习惯了忍耐与缄默的地道庄稼汉发出了压抑已久的声音:“你手里有枪,我手里只有鞭子,我打不过你,可我心里不服你!我永远不服!”[3]就是这一声呐喊,道出了他心中的痛。小黄牛是他的得力助手,是他种田的依靠,正应了那句话“兔子急了还会咬人”。许是压迫久了,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国民党官员的不顾人民死活,竭力压榨,最终会因失去民心而落得一败涂地。海老清在无所依靠时想起了他的家人,赤阳岗一别他们就再没相见,这个质朴的老人踏上了寻亲路。[5]不料长时间的分离带来的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一丝丝尴尬。他的家人似乎已脱离了农民的身份,让他这个地道的农民有些手足无措。处处的不适应是建立在他和家人之间的鸿沟,他得知爱爱干着“说书”这一下九流的工作时,暴跳如雷,骂老清婶不算人,竟让女儿做这样的事。在这个有着封建旧思想的老汉心中,说书是见不得人的,对不起祖祖辈辈的农民祖先。[5]他不知道爱爱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不是被生活逼上绝路,她绝不选择这一职业。
爱爱是一个有担当的女孩子。她和老清婶﹑雁雁逃到洛阳时,每天的食不果腹让她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因此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改善家里生活条件的机会,卖茶水、绿豆丸子汤,她不怕抛头露面,甚至为了赚钱养家去做为人所不耻的差事,她觉得什么在饥饿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面子值几个钱?”她走出了那个传统观念,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家人的幸福生活是爱爱一手创造的,殊不知正是这幸福埋葬了爱爱的爱情。爱爱深爱着彦生,他却只是照相馆里的一个学徒,不能给这个逃难来的家庭物质上的帮助。而身为地方官吏的关相云不仅能解决这个家庭的温饱问题,还能让他们过上小康生活。关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老清婶眼中的红人,而老清婶却用爱爱的幸福换来了吃穿不愁。海老清哪里会知道爱爱心中的苦,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她失去了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谁说只有父爱是深沉伟大的,女儿对父亲的爱也一样,真实无言。 李准作品中的人情美《黄河东流去》(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