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陆游对陶渊明诗歌创作风格的接受与喜爱,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要讨论陶渊明对陆游的影响,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陶渊明在宋代诗学中的重要地位。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提出了“渊明文名,至宋而极”[7](p32)这一精准的观点。虽说唐代已有白居易将陶渊明作为一生的偶像来学习,而且可以说:“正是从白居易开始,陶诗精神才真正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和诗人中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的”[8](P184)。但纵观陶渊明接受史,可以说真正将陶诗主要美学价值发掘出来并将陶诗毫不犹豫地推入一流作品的第一人却是苏轼。他“将陶诗的乐观精神同‘孔颜乐处’相联系,成为宋代士人的精神象征”[8](p293) 。在苏轼之后,学陶和陶开始盛行起来,陶渊明接受史进入了繁盛时期。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陆游对陶渊明的欣赏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其次,恩师曾几的直接影响,虽说“陆游论诗极推赏冲淡简远的风格”[8](p377),但实际上,年少时的陆游还不能体到陶渊明诗句当中的平淡自然之美。他在《示子遹》中写道:“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6](p258)。但他的老师曾几,这位以诗才擅天下的诗人,却教授给了他“功夫深处却平夷”[2](p38)这一玄机。平夷即为平淡,却非平庸,而是作诗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形成的诗风,不用晦涩难懂的字语,诗句锤炼而又不着痕迹,朴实自然却又传达出无尽的内涵。“平淡”,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远韵,也是“不留于物”的自然表现。这种诗歌创作的理念被陆游所接受,并随着他阅历的增长而在诗作中表现的越发明显,尤其是在晚年的田园诗中更是有了返璞归真的意。
陆游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正是这种平淡自然之美的典型。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在《杭湖夜归》中他写道:“莫未陶诗恨枯槁,细看字字可铭膺”[9](p348)。他对陶渊明诗的见解与杜甫是不同的,他认为陶渊明的诗是值得细细品的,字句虽然平淡,但却是极其考究的。陶渊明的诗有着一种看不出雕琢痕迹的平淡自然之美。陆游自曾几处所接受的这种不事藻绘、追求平淡自然的风格,为其真正的学会欣赏陶渊明诗歌的妙处提供了可能。
陶渊明对陆游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陆游之所以能够成为卓立于南宋诗坛的大家,关键在于他学陶又不为陶所囿,在学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貌。虽说陆游与江西诗派保持一致,对晚唐诗风持否定的态度,但在对陆游诗的具体技法与风格进行辨析之后, 钱锺书先生指出陆游“于晚唐诗实际多所师法”[10](p2)。诗歌平淡自然却又清疏婉丽,浅而有韵,在技巧上融入了晚唐诗歌的特点。这使得陆游的和陶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平淡优雅与古朴交融,于平夷晓畅中呈现出一种恢弘之气。如他的名诗《临安春雨初霁》:
世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听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9](p141)
诗歌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写出了一副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而颔联部分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为历来的诗人所称道。诗句用词并不复杂,也没有刻意描写春光,但明媚春光却跃然纸上,似是信手拈来,实则是千锤百炼而不着痕迹,传递出无尽的韵。整首诗虽不事藻绘,但却在技巧上融入了晚唐诗歌的特点,集万千滋于一体。使诗歌在平淡自然的基础上显现出了一种细润之感,使得整首诗淡而有力,淡而有。 浅谈陆游对陶渊明诗歌的继承和发展(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