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析“五四”以来女性视角下的“审父情结”(3)

时间:2020-07-16 20:00来源:毕业论文
无论是身体残疾的父亲、被丑化的父亲,还是实权被置换的父亲这一系列去势的父亲均和张爱玲的父亲大相径庭,他们同样和子女存在隔阂,但是已经不能

无论是身体残疾的父亲、被丑化的父亲,还是实权被置换的父亲……这一系列“去势”的父亲均和张爱玲的父亲大相径庭,他们同样和子女存在隔阂,但是已经不能像“五四”及以前那样呼风唤雨了。这是饱受心灵创伤的张爱玲的刻意为之,却又不是为了迎合社会的应景之举。

三、 放逐:两性话语下的形象他化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新的文学规范促使女性书写“自我”、小家庭的主题也开始向“文学为政治”主题服务。五六十年代的涌现出的诸如宗璞、茹志鹃等女性作家,书写视角多选择对光辉形象进行赞美、对革命胜利和政权更替的肯定,紧紧联系“共名”的时代主题,肩负着作家重大而光荣的时代任务。直至新时期,伴随文学主题及作家创作自由度弹性的增强,女性书写家庭的题材开始趋于边缘化,两性关系作为容易形成冲突的对立项,成为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关注的重点。“父亲”一词作为强权、压迫的符号性质也开始减弱,并且很少再被置于社会主流视角进行批判。“父亲”开始被作家放置在异性个体的审美范畴中,其对于女性的单一的血缘意义被放逐,而为两性视角下的丈夫、情人、劳动者等其他社会形象所取代。

浅析“五四”以来女性视角下的“审父情结”(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63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