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从小在高密县生活、长大、接受教育,一直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迫辍学下到农村参加劳动。后来当兵,就在那时开始了文学写作。在高密东北乡的生活经历中,让年幼的莫言在和好朋友们一起快乐成长的同时,目睹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波澜起伏,并在莫言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满满的回忆,那种回忆是即便过了多年也仍会激起心中波涛,让笑容和泪水凝聚在满是岁月痕迹的脸庞。所以他深深沉醉在乡村历史回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在呼唤他,他奋笔疾书,他疯狂的去回忆去记录,莫言对农民所持有的情怀,让他自己有意识的回归到农村,以农村形形色色的人物为原型去塑造小说里不同的角色,让那段历史散发不一样的光芒。莫言就以东北高密乡这个真实独特中又充满虚幻的空间为背景,创作了《红高粱》,作者以农村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和情感矛盾为故事发展的线索,对上演的人物、事件、环境、情感进行了完整的展示,并赋予了这部戏剧浓厚的乡土气息。作品《檀香刑》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一场亿万农民参加的起义运动——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没有完整的组织,没有成文的纲领,甚至说不清领导者是哪一个。农民用手中的刀自发刮起一阵“誓要把他们的国家从外来侵略和可能瓜分中拯救出来”[4]的强台风。结局虽然惨败,但也是农民自发保卫自己家园必然会做的事情。义和团所表现出来的自发性和团结性比任何一场起义运动都更能直接鲜明地彰显中国农民的本色。作品《蛙》又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年跌宕起伏的生育史为创作背景,主要讲述了乡村女医生姑姑从事妇产科工作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姑姑的父亲是军医,名气很大,姑姑继承父亲的职业在农村推行新法接生,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生儿。姑姑接生的孩子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亲手扼杀的孩子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边行医边让超生的妇女流产。从这一段段故事发展中反映了中国计划生育的艰辛历程。莫言的大多数作品都用一种新的眼光去审视过往。通过对历史的消化重塑,去彰显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流露出对家乡故土深深地热爱,对邻里乡绅生活的肯定,对民间富有正义感的草根榜样的赞扬,对黄土地上辛苦耕耘的平民百姓的讴歌,对弱小卑贱生命的尊重,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在了解了莫言本人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变化后,再次把作品的意图引向了对农民写作的关注,思考及审视。
二、农民形象塑造的类型
莫言作为一位成功的小说家,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农民形象。
第一类是草根英雄形象。莫言的家乡地处山东胶东半岛,地域辽阔并且繁荣发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发达的农业,养育了这里勤恳耕作的农民。他们豪爽正直富有正义感。韩非子曾在文献中写到“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5],侠道在中国儒家大传统外也有小传统的文化权重。这一思想在莫言笔下体现在战争时期的草根英雄形象上。清末至解放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的侵略者侵蚀山东,山东的农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乱世出英雄。小说中的许多草根英雄就取材于一次次农民自发的起义中。《红高粱》中的余占鳌,他是莫言塑造出来的最为经典的草根英雄形象。他是高粱地里哺育出来的血气方刚的铮铮铁汉,他具备传统文学中的侠义之气,有骨气有担当,劫富济贫。余占鳌与九儿在高粱地里相识相爱,他带着兄弟们与日本侵略者激烈战斗,在各种设备都不精良的情况下,在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倒下去的时候,他仍然坚持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赢得胜利。余占鳌有时候也是一个自私追求个人享乐的人,他杀了财主儿子,杀了金大牙,像杀日本兵一样,他从不为自己的杀人而懊悔。他强烈的自我认同感甚至有些自负,所以我们在赞扬他是维护民族独立的抗战英雄时亦不能忽视了他自身带着的农民狭隘性。又如罗汉大叔,为了救东家的骡子不幸被鬼子抓了并且剥皮示众。他本是想救自己的同胞,但是大黑骡子并不通人性,把罗汉大爷踢开。罗汉大爷一怒之下用铁锹杀死了大黑骡子,他所表现的是吃里扒外、忘恩负义的英雄本色,面对日军的拷打,激起了罗汉大爷近似沉睡的反抗意识,这样不屈不挠的精神,代表着底层社会草根英雄的忠义情怀。《檀香刑》成就了孙柄这位农民英雄,让他成为农民领袖。他的妻子遭受了凌辱,德国人在高密修铁路,破坏了环境。忍无可忍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不仅有家仇的耻辱,还有国破的愤恨。虽然他愚昧落后甚至有些盲目冲动,但是他浴血奋战又何尝不是在民族存亡时的挣扎反抗。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 论莫言小说中的农民书写(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