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西的长篇小说《我城》荣获“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近年来评论界对西西的《我城》一书研究多注重童话写实、图文互设、以及本土寓言等方面,而本文在已有的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蒙太奇的角度阐述《我城》的结构和主题。52980
毕业论文关键词:蒙太奇,拼贴 ,碎片
Summary: Cc's novel《My city》was awarded "a top one hundred Chinese novels in the 20th century", its unique way of narrative style, bringing readers a fresh feeling, in recent years, critics for Cc's《My city》of the research is more emphasis on more realistic fairy tale, graphic each set, and local fables and so on, and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theory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ntage of《My city》
The key word: Montage, Collage, Debris
西西的长篇小说《我城》在香港的文学史以及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1999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的一百强”。《我城》最初发表于1975年,在刘以鬯主编的《快报》副刊上连载。
“每天一千字,字间975镶嵌一幅画和几个字,平行拼贴,从1月30日至6月30日,连载略近半年。”【1】
这部小说以1970年代的香港为现实的社会背景,描写了中学毕业的阿果与阿髮,悠悠,阿傻,麦快乐等一群草根百姓的细小的生活琐事如:搬家、郊游,逛街、求职、讨生活等场景。西西在此篇小说中运用略具实验风格的“顽童体”,以清新但却晦涩的文风,带领读者游走香港各地,刻画出了香港一代人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并通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电影表现手法,穿插记录了一些当时重要的历史瞬间,以此来展现某一具体时间段内的香港城市面貌,体现了新一代青年人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的潜力与可能。当然,除了西西的《我城》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也体现出这种具有实验风格的创作特点,例如在2005年,西西的《飞毡》,曾获得了“华文文学奥斯卡”之誉的“世界华文文学奖”。艾晓明曾说:“在世的中国作家,西西最有资格获诺贝尔文学奖。”【2】
《我城》是一部情节结构的逻辑线索被淡化,人物性格被模糊的小说,在阅读小说时往往被吸引的不是纷繁复杂的情节和有血有肉的人物,而是那些表征城市景观浮象的词语,字字闪烁其间,好似已将读者引领在这城中缓缓行走。因此这部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塑造出鲜明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小说曾被不少读者认为没有一定的可读性,甚至有些读者会认为它只是毫无逻辑的语言罗列,因此,面对这样一部作品,我们应该研究的是它的创造性,是隐含在内容之下的语言及结构,而这或许正是西西实验小说一种表现,即对叙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在何福仁的《时间、空间和房间——和西西对谈》一文中,可知西西对六、七十年代的外国电影甚是了解。
西西说:“那时文艺青年的词汇是‘场面调度’、‘分镜头’,就像现在的‘解构’和‘后现代’。电影是时代的宠儿。”【3】
因此,不难看出西西在创作时就试图将她的小说与现代电影和绘画艺术相融合,她扬弃了传统小说那种完全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分割情节,组建单元的写法,而是借助蒙太奇对故事情节进行改装、剪辑,通过一组组由文字表述出的跌宕跳跃的镜头,以穿插的方式把历史和现状、过去和未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她刻意回避讲故事,情节也像是‘一盘散沙’,镜头不断在远景和近景间游移,并在城市的不同角落跳接。”【4】正是通过这样的语言布局,才得出西西的《我城》确实在创作技巧上运用了典型的蒙太奇手法的结论,通过此法将各类事件、景象有机并且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城市统一体,每一部分看似毫无联系,但其实都是一个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我城》创作的可取、可读之处。西西在写这部作品时,希望给读者展现的是一些略带童趣的少年,一段略带童趣的生活以及一个略带童趣的城市,这幅城市画卷包含的是城市的每一角落,她想要把这些零散的、细小的、微妙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细碎杂乱但却真实可见,而想要达到这种纷繁杂乱的呈现,只有恰当巧妙地运用有机的拼贴手法,才可以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西西小说《我城》的蒙太奇性: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