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余华的小说明显是死亡气息占据了主导,死亡中带着暴力,并且带着很强烈的拷问人性色彩。张颐武说过:“余华好像迷上了暴力。”余华这一时期探索暴力和死亡是很自然的。这是余华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认识,他内心就认为世界是一个虚伪的形式,他曾说过:“暴力因为其形式充满激情,它的力量源自于人内心的渴望,所以它使你心醉神迷。”[3](p235)自然余华会对暴力有着别样的感情。
当一个人童年是在死亡与血腥中度过,初中也是在暴力与死亡中度过时,那么最想写出来的自然也是死亡、暴力、血腥。但是在写死亡的过程中,也让余华收获颇多。不同的小说中,各个人死去的方式是很多种的,跳河,自残,上吊,他杀,没有说明的谋杀等等。在描写这些场景时,很多时候是血腥和暴力的。他在许多故事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着冷酷与无情的文本世界,让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寒心,甚至也跟着冷漠。但是我们不要忽略,死亡其实是最好的解脱。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人被折磨,被批斗,死去反而一身轻松,这就是余华自己在死亡中所感受到的独特的一种审美价值,尽管整个基调呈现的是冷酷的。
所以这一时期的小说显得格调低沉,它带有暴力和血腥的痕迹,除了先锋小说作家,余华对死亡的执着,在上面也介绍过了,是与其童年与文革有关联的。“我觉得八十年代的一些事件,给我们的心里带来的冲击,把我们文革的经验全部调动起来了。我记得我那个时候是很绝望的。”[4]这样的人生经历铸就了早期先锋的余华。但是人生的路总是很长。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许多新思潮的涌入,余华渐渐从死亡的冷酷执着中脱离出来,开始探向更深远的地方。
步入中年的余华,开始自己发出感慨:“现在年纪大了一些以后,开始意识到还是更现实的东西有力量,一个人呆在家里,不可能和任何人发生直接冲突,人只有在一种疲于奔命、在工作中老是和同事们的关系处理得很艰难的状况下才会发出对世界的仇恨。”[5]由此,我们也可以感觉出余华的心态在慢慢的发生改变。
余华小说主题的三个色调(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