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广大民众进行大力宣传外,涟水县抗盟理事长李干成“经常到五十七军中活动,···还派宣传队副队长刘国祥、队员冯宗山、朱士亮、贾贯秀等到五十七军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3]P212。苏北抗盟还与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秘书王维平取得联系,“通过该师师长常恩多,旅长唐君尧,在他师里成立了一个学兵连。在里面进行宣传工作和随军做群众工作”[1]P20。淮阴、涟水等县的抗盟宣传队、剧社还对驻在县境内的东北军做慰问演出,激发他们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和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
(二)积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苏北抗盟及其分会广泛开展上下层统一战线工作。苏北抗盟成立后,“应第五战区的要求,决定派涟水县抗盟理事林士钧到徐州,作为苏北抗盟的常驻代表,负责上传下达等联络工作”[4]P98,并“与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及其他抗日团体进行联系”[5]P73。“最近第五战区总动委会有公事到各县,指示各县动委会与各县“抗盟”取得密切联络,···并且将各县“抗盟”重要干部介绍出来”[1]P88。涟水县抗盟领导万金培等立即响应指示,参加了国民党组织的涟水县抗日动员委员会,还推荐闻金门、姜龙楼到涟城主办的《涟水日报》和《动员朝报》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报纸刊载了大量抗日救亡活动,并转载中央有关抗日救亡的文件。盐城县的国民党势力十分复杂,加上地方实力派的操纵,形成了“中央派”和“西南派”两派。由于矛盾冲突不断,几乎闹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盐城县抗盟成员李寄农在两派之间奔走劝说,要他们以民族大业为重,终使两派冰释前嫌,加入抗日队伍。涟水县抗盟“还与当时先后组织起的“读书会”、“大、小抗日兄弟团”、“青年救国团”、“妇女救国会”等组织活动密切结合起来。这样,就把原来地下党在白色恐怖中,幸存下来的骨干和原来农民协会中的积极分子以及志愿献身抗日救亡事业的知识青年,都组织起来,统一行动”[2]P26。此外,苏北抗盟成员还很诚恳地向各地地主解释目前政治形势,说服了他们过去的残余观念,鼓励他们积极抗日。同时,成员们还向一般群众表示愿意留在苏北和他们一起抗日,团结群众,积聚抗日力量。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三)培养抗日骨干。
为了适应组织发展和发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苏北抗盟联合涟水县抗盟在涟水的金城庵、灰墩举办了两期干部训练班,每期三、四十人。训练班的学员是各县抗盟从工作中挑选出来的积极分子,有工人、农民、以及青年知识分子。教员是从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学习后回苏北的爱国青年陈扬、丁宕之等人。“他们带回来的毛主席著作、朱总司令的游击战术,以及抗日救亡歌曲,成了训练班的主要教材”[1]P123。“课程有抗日民众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游击战术;军事学;一般政治常识”[1]P86。开办期间,附近许多农民跑来旁听,苏北抗盟把他们编成小组,参与学员讨论。1938年4、5月间,苏北抗盟又在渔沟蒋祠堂办起了抗日游击战争训练班,“讲授《论持久战》、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如何开展群众工作等内容”[6]P144。苏北抗盟还动员、集中了两淮和泗阳、涟水等县七八十名青年,在六六七团组成第二期新兵队,接受军事训练。东台县抗盟为培养抗日人才,在裕南小学举办短训班,学员40多名,“主要是宣讲抗日斗争的形式、学习统一战线、武装群众、游击战争的理论知识,进行军事训练等等”[7]P36。 “苏北抗盟”历史作用和解散原因(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9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