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赵本夫《无土时代》的乡土情结(2)

时间:2020-10-28 10:47来源:毕业论文
《无土时代》中注入了草儿洼、蓝水河、黄河、小城、老祖母的意象,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意象贯穿全文,意象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有土时代的草儿洼村落

《无土时代》中注入了草儿洼、蓝水河、黄河、小城、老祖母的意象,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意象贯穿全文,意象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有土时代的草儿洼村落,扎根在这具有浓厚土地气息的大地上,“人、大地作为生命的本源,那是属于人本源的东西,人最初从土里生,最终死亡又回归大地。土既是源头,又是归宿”, [4]赵本夫将故乡作为精神母体存在,人源起于土,生长于土,最终回归于土地,落叶归根,回归母体土地并不是我们创造财富的媒介,而是万物生命的依托和根基,是万物之母,是以母亲的身份存在,容纳着乡村的风土人情。赵本夫的《地母三部曲》蕴含着这样的内涵。小说人、事、物名称的隐喻意思透露着《无土时代》中的土地是万物之母、永存的内涵:

《地母》系列小说从文明的断裂写起,黄河能够滋养着大地,哺育着儿女,形成文明,终又能使黄河让这片土地重新回归原始,毁灭掉一切物质文明,从土地的原始面貌重新塑造地母的形象,黄河致力于土地的外在表现,而地母是黄河存在的依托,因而黄河往往能够引起我们对故土的联想,不只是因为黄河让土地回归原始,更是因为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对中国人来说,‘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国的象征。”以母亲的姿态,哺育着华夏儿女,孕育着黄河流域的土地文明,人们的精神也寄托于黄河所流经的这片土地,“而中国的土地有各种颜色,其中‘黄’是‘中’性色,中国文化核心是‘中庸’” [4],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在宽广无垠的大地上,在黄河所流经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以“中庸”的思想劳作,形成的文明无不渗透着“中庸”这一文化核心。所以谈及黄河,人们就有很强的认同感。在黄河肆意过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对土地的认同感也油然而生。天柱在木城种植了361块麦田,数字361“与古代围棋的361个点相似,象征着360天,是有周期的。”361块麦田种在离土的城市,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重新注入了土地,远离地母的城市有了新的活力,生活在城市的,久居的城市人以及在城市打工的人们,有了归属感。无论是城市的绿化领导,还是天柱带领的绿化队,对土地的到来无比的欣喜。“围棋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天圆地方,这里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这361块麦田与天地相联系,土地与时间、天地万物共存,这种共存存在着周期,在宇宙无限时间里周期更替着,这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土地永恒存在。我们熟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蚂蚁虽小却能够摧毁强大的建筑,它们具有很强的组织团结力,凝聚的力量相当强大。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蚂蚁被赋予了智者的身份,体积虽小,力量却大得惊人。蚂蚁在草儿洼、在木城、在荒原等地时常出现,蚂蚁与柴姑是共同体,柴姑以她的智慧开垦着守护着土地,蚂蚁协助者柴姑拥护着土地。天易是草儿洼精神载体,是土地情结的载体,他经常伏在地上嗅泥土的气息,谛听大地的呼声,依恋于赋予万物生命的土地,他名字中的“易”字,一方面指的是《周易》中的“易”,用《周易》的博大精深,“大道之源”赋予天易的那一琢磨,不可知,另一方面又与蚂蚁有关,“‘易’字的形象又特别像蚂蚁的形象” [4]此时将蚂蚁的智慧赋予天易,与柴姑对土地执着守护的心灵、精神相通,强调了他所带走的大瓦屋家族魂魄的重要性,隐喻着大瓦屋家的魂魄既是土地,对土地的崇拜、钟爱,暗含着“地母”的情结。《无土时代》中无论是乡村“草儿洼”“天柱”“天易”“小鸽子”,还是城市“木城”“谷子”“黄鹂”“石陀”“麦子”人名或地名或多或少的与土地有着联系,这种命名,在乡村是对大自然的钟爱,对土地的崇敬,在城市,是内心深处对自然原始的热爱,是回归原始、魂归土地的冲动。 赵本夫《无土时代》的乡土情结(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381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