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并没有把质疑的方向指向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并不能解决他的疑问。屈原的宇宙生成观无疑是唯物的,他没有凭借神话等唯心思想来解释宇宙的生成。但是,他进一步地质疑光明与黑暗的原因,阴阳演化的关系,对宇宙的生成过程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更有了辨证思考的意。辨证的观点正是《天问》的宇宙生成观与《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观所相通的地方。
不任汩鸿, 师何以尚之?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佥日何忧, 何不课而行之?
……
伯禹腹鲧, 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 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 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 何以填之?
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
然而,屈原《天问》中的宇宙生成观与《太一生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增添了人力的因素。《太一生水》中,只提及到君子圣人处事要“托其名”,并未将人的因素纳入宇宙生成演化的系统之中。在《天问》的这一段发问中,我们看到,屈原提及了鲧、禹治水的传说。鲧、禹在此处就象征着人的力量。明显,屈原发现到,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处在变化之中的。而如今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不仅仅是自然之力所造,还受到了人力的影响。虽然大地先生,但鲧禹治理洪水,堵水引流,使得大地不至于被洪水淹没,才有了现下的大地。这正是人力改变了大地。按照《太一生水》中的说法,这正是“反辅”的作用。
人的力量如果够强大,是不是不但可以改变地,还可以改变天?
《天问》中这样提到了后羿射日之事:“羿焉弹日, 乌焉解羽?”后羿射日固然是神话传说,屈原运用这些神话的作用更多在于反映现实问题。后羿在这里代表着被赋予了超能量的人类,他代表着人向天力发起反抗。在这一天人抗衡的过程中,十日有九日被后羿用弓箭射下,“天”被“人”所击败,这正是表达了在足够强的人力之下,天也可以被改变。
论屈原的哲学观帛书《老子》与楚简《太一生水》(4):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