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从高加林的生存困境看《人生》的苦难意识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小说,主要分析高加林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且结合作者路遥的人生体验,探究苦难意识产生的原因,同时试图研究苦难意识的存在价值...

  • 从毕飞宇的《推拿》看底层文学叙事

    毕飞宇在这部小说中所显示出的文学创作中写作姿态和叙事伦理。它是一部围绕盲人生活世界的底层文学创作,这使他们免于成为修辞的工具,也使我们几乎是第一次面对如此鲜活的盲...

  • 文本的二维陌生化语言与读者接受的逻辑关系

    通过对接受过程中呈现的逆势和顺势两种状态来进行分析,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具体表现为:陌生化的失效接受、陌生化的增生、陌生化的有效接受、陌生化的正常接受四个方面,这一分...

  • 论徐则臣京漂小说的创作异同

    分析徐则臣笔下的北京城,浅析以围绕边缘群体生存模式而展开的故事主线,根据他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京漂”故事进行对比,试论徐则臣在此系列作品中的创作异同...

  • 屈原哲学思想从《天问》看楚国哲学

    屈原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天问》中,全诗可以看作屈原对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和人事之道的探索,目的是为了寻找兴国之法则。屈原发现宇宙的生成与发展都遵循宇宙之道,天地万...

  • 游走在城乡之间的农民贾平凹《高兴》论

    贾平凹的《高兴》围绕一个进西安城打工的农民,为我们展现了近乎完整的农民工的生活图景。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法讲述了几个主要人物刘高兴、五富和孟夷纯生活中的大小故事,表...

  • 《炸裂志》阎连科新世纪乡村小说叙事策略

    阎连科2013年出版的新作《炸裂志》以三个层面切入,即:“神实主义”叙事模式、“方言土语”的叙事语言及 “地方志”的叙事形式,以三者的分析展现作家在《炸裂志》中露出的新面...

  • 苦难下的不屈与自强论刘庆邦《平原上的歌谣》

    刘庆邦在特殊的饥荒时期所写的《平原上的歌谣》,以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为主,蕴含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底层平民的身份出发。通过对特殊历史时期的民间生活丰富而深入的描写,既...

  • 古代小说的“葫芦型”结构及文化学思考

    指出“葫芦型”结构在古代小说的存在的现象,从文化学视角追溯其被选择的渊源联系,探讨了古代小说采用“葫芦型”结构的原因,梳理其发生、发展、固化的演绎过程...

  • 《老残游记》量词研究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全书共有20回,外加续集9回和部分残稿。它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研究价值。本文以《老残游记》量词为研...

  • 首页
  • 上一页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下一页
  • 末页
  • 252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