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澄清谣言,稳定社会秩序
随着网络和技术应用的出现和普及,网络成为谣言的诞生地。谣言不仅有针对个人的凭空诬陷,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其影响十分恶劣,小则破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一定影响;大则影响社会稳定、造成潜在的威胁,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譬如2011年3月17日发生的日本东部海域地震而引发的“抢盐风波”,引起了民众恐慌,造成市场混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为此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事情展开详细调查,《人民日报》的辟谣专栏《求证》也在3月18日就此事采访了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陈竹舟教授、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借权威人士之口对碘盐事件作出回应,证实碘盐中的碘含量达不到防辐射的作用。盲目食用过量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并且我国食用的都是井矿盐,食用盐资源充足。在媒体的报道下,国家发改委也利用该专栏及时发布紧急通知、明令禁止哄抬价格,打击造谣声势、扰乱市场等行为。因此依靠专栏对谣言及时澄清,缩小谣言传播范围,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三)契合时代要求,树立专栏品牌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报纸受到自广播、电视诞生以外的第三次冲击,即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因此,报纸如何在激烈地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地,是权威媒体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这些,报纸似乎没有临阵脱逃,反而越挫越勇迎合了时代的需求。从大多数报纸可以看出,无论是版面、内容或是专栏方面,报纸都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报纸的专栏,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辟谣,报纸开设专栏,说明了传统媒体与时俱进,重视人们目前比较关注的事情,一个“专”字,突出了报纸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专栏定位明确不仅是报纸的立足点,也是读者们的需求。因此报纸的专栏内容必须是读者感兴趣的,又是比较接近当下时事,能传播正能量的内容。如《人民日报》的《求证》专栏,契合了时代的要求,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争议事件,虚假新闻进行调查,例如“在家透析,风险不小”、“吃猪肉等于自杀是危言耸听”、“碘盐其实不会致癌”等谣言,并把读者们所有的疑问都显示出来,再经过记者调查,专家解读,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与读者们互动。既澄清了谣言,又向大家公布了真相,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这与《人民日报》作为国内主流媒体,发行量不错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也树立了专栏品牌。
(四)重视网络舆情,扩大报纸影响力
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集中地。从“蛆橘事件”到“皮革奶粉”,从“2012世界末日”到“玉溪将发生8.6级地震”,从“军车进京”到“微笑局长”等话题,无一例外都是网上热点。如果不重视这些网络舆论,不及时澄清,任其自由发展,那么它就会像一颗定时炸弹,轻则谣言极化,影响政府形象,重则煽动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社会动荡。
早在20年前,就有学者预言:报纸等纸质媒体的消亡已为期不远。虽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可是报纸陷入困境,这也是公认的事实。所以报纸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需与时俱进,尤其是谣言被当成市场牟取暴利以各种手段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报纸无疑是辟谣的重要角色。因为报纸把关严谨,并有严格的审阅机制,如果报纸的名声打好了,就会不断地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因此,不断推陈出新的报纸是不会消失在人们面前的。 报纸辟谣专栏浅析(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