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源于多个方面: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既有来自于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以及对自身文化安全的担忧,也有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文化体制总体上还处于转轨时期,文化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文化产业还没有做强做大。在这样一种宏观背景下,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尤其是文化产业市场化的研究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文化产业市场化路径的研究,认真分析我国文化市场尤其是文化产业市场化的现状,并从中找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并且找到文化产业市场化中的价值取向,继而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做出一点贡献。
1.2研究背景与方法
1.2.1国际背景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已经是各国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产业大国,其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26%,已超过航天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英国是全球创意产业大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12%,而日本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文化产业国家,动漫产业已超过汽车产业成为其第二大产业,占有全球约60%的市场份额,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15%。纵观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其从政策支持到发展体制,从资金投入到技术管理完善。
1.2.2国内形势
据统计,文化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在带动经济增长中起到巨大作用。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万亿元,占GDP增长率的2.75%。在过去5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成为第三产业异军突起的新星。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社会进步和谐中起到重要作用。
2000年,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此后,党的十751大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明确划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则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十七届751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在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发展模式中,我国的文化建设及其产业结构一直走的是一条福利性的国家文化事业发展道路。国家是文化商品生产的唯一投资方、受益方,也是唯一的风险承担方,政府承担了文化商品生产和文化市场所有的成本和风险,一切关于文化的生产、消费、流通都是在文化产业的政策范围内运行的,政府和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是文化产业的唯一主体。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的困扰中萌芽并开始缓慢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重新融入全球化大潮,原有的文化形态、文化体制以及文化传播手段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威胁,而文化要作为产业形态来运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因此,适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逐步确立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在重大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的路径研究(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