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申论考试给定的资料是诸多信息剪辑拼接而成。这些材料之间具有相关性或连带性,但是有些材料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关联性并不是很强。申论材料不是一篇文章,各则资料的码放可能是错落、杂糅的,并不一定要严格体现时空关系或严密的逻辑关系。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已经有定论,但有的资料反应的问题尚无定论或者在定论之间存在争议,需要考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做出自己认可的结论。
申论考试不会向某种专业知识倾斜,它要求考生要有较为丰富的常识,所以“申论考试的资料一般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1],不会偏向文科也不会偏向理科。比如,2014年国考,粗看给定资料,可能以为学心理学的考生会占据优势,其实,面对产生社会焦虑的原因并不是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所能解决的。申论考试的材料没有专业的限制,所以说申论资料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
另外,申论考试的内容还具有多变性。就像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申论的给定资料的内容并不是一常不变的,涉及面较为广泛,并且无法预测。”[2]纵观近十年来的申论考试试题,我们可以发现申论给定材料非常广泛,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生态等诸多方面,一时间让考生摸不着头脑。但依据试题都我们可以看出,申论题目一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在申论考试中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的遐想,考生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都要具有可行性,不能为了追求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而“另类”。
(二)申论资料解读的方法与步骤
解读首先是阅读,阅读申论材料,不是读小说,不是消遣性阅读,而是有目的地去阅读。即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申论材料的阅读是问题引领的目标性、导向性的阅读。即在答申论试卷前,一定要提前追问问题,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阅读。唯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一阵见血。然而,要想读懂材料,吃透材料,那么必须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不能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也不能面面俱到和斤斤计较,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抓住材料中提到的关键信息点和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所以,在阅读申论“给定资料”时要做到“精”“泛”结合,主次分开。因此,我们可以引用钟君博士的论著将解读、概括材料的方法概括为“三遍四步法”[3]。所谓“三遍四步法”,就是合理分配时间,一般用30—40分钟将材料阅读三遍,完成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总结段落大意、分类整合、概括主要内容这四个步骤。
1.精读材料,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精读材料、勾画材料中关键词或关键句是解读材料、判断材料的关键信息的主要方法。一般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首尾句原则。文章写作要遵循起、承、转、合的规律,起和合即开头和结尾在这里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解读申论材料时要高度重视材料的首尾句,一般来说,60%左右的材料都能从首句或尾句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申论写作中资料的解读与运用(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