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可能致使事态扩大
信息传播的障碍会造成混乱和难以控制的局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会造成阻碍。贵州瓮安事件和湖北石首事件就是因为消息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不清,导致事件升级。瓮安事件中,还没调查清楚,政府就把事件定性成“有组织、有预谋”的,当地的媒体也一边倒的作出“瓮安群众愤怒谴责不法分子”的报道,激起了公众对死者的同情,引发了“打、砸、抢、烧”事件。
2012年12月31日,山西省长治市内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苯胺泄漏事故,泄露总量大约有38.7吨。发现情况以后,管道的入口和出口被迅速关闭,企业排污口下游的一个干涸水库也被关闭,但仅截留了30吨的苯胺,剩余的8.7吨苯胺被排入浊漳河。直到2013年1月5日,山西省政府才接到事故报告,这时泄露的苯胺已经随着水流流入了外省,并造成河北邯郸停水和居民抢购矿泉水的现象,河南安阳境内部分水体也被检出超标。1月6日,4名事故责任人被直接撤职。
由于该事件中信息传播阻滞,公众不知内情,致使事态不断扩大。第一,导致大面积停水,引发市民抢购水的现象。根据网上统计的数据,最早从 1 月 5 日下午 18 点左右,就有网友在网上反映邯郸停水的情况,此次停水没有任何预警,引发众多市民的恐慌,许多人连夜到商店抢购饮用水。第二,引起民众、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质疑,政府公信力严重下滑。从此次事件的信息披露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发布事件信息一拖再拖,直到第751天才做出书面报告,致使公众广泛猜疑,使政府公信力急剧下降。
2.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亟需获取信息来消除恐慌,采取措施应对,一旦信息传播渠道受阻,公众就很难作出相应的判断,导致错误的决策,引起不必要的的恐慌和社会动荡。2003年,从发现第一例非典病毒感染者到媒体公开报道非典疫情,竟然间隔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媒体和政府对疫情缄口不语,致使谣言四起,出现了食品、药品抢购一空的现象,为疫情向全国蔓延埋下了伏笔。 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信息“失衡”问题研究(4):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21252.html